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书画 吴冠中 收藏 专访 北京 上海
 
  主页 > 艺苑评谈 >
 

签约制与课题制更出作品——政协委员谈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时间:2009-03-16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来源:中国文化报

签约机制促使画院
  与画家双赢

  “在今年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文化工作提出要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在画院体制改革方面,我认为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为画院改革提供了启示和经验。”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国画院院长施大畏说。

  画院发展到今天,政府投入不少,效果却不明显,人才出不了、作品出不了,养了一拨人,谁也不睬谁,一个比一个牛。这是现实。

  施大畏清楚地记得,1991年他任上海中国画院常务副院长时,国家拨款是100万元,要养100多人,因为那时候没有社保,需要给离退休人员发工资。到2008年时,国家拨款1300多万元,只养40多个人。应该说,政府对文化投入更多了,画院的经济负担轻了,为什么出不了人才?“关键是没有像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那样的机制激励大家。”他指出,这个工程的政府投入是1个多亿,分摊给每个创作者,若按市场价格衡量,经费相对还低。规定的6米×3米的大尺幅创作,对多数画家来讲是第一次,从创作状态来看,大家都很认真。作品总体上不错,肯定是国家最重要的一批收藏之一 。”施大畏说。

  “工程刚开始实施的时候,有的画家无所谓,但入选画家名单确定以后,没参加上的画家就很失落了。”施大畏说,这一工程机制给画院管理的启发是,如何解决画家和画院的关系,用什么机制使画院和画家互相制约,出好作品。其核心就是签约制,入选画家同工程签约后,获得材料费等资金。工程办公室分阶段组织专家对作品创作进行观摩,然后按照创作进程和作品质量支付下一阶段材料费,但最终作品是否入选,要看质量再定。

  这种模式画院也可借鉴,画家和画院签订项目之后,就拥有画院画家的待遇——头衔、工资、稿费,如果完不成项目就会失去待遇。但现在的情况是,画家拿着国办画院的头衔,却忙着运作自己作品的市场,而市场并不能真正体现画院画家的价值。画院画家应承担权威性的创作——既有精神内涵,又有学术高度的重要作品。

  “在多元时代,无论是传统艺术,还是当代艺术,都有评判标准。现代社会应该分工明确,主题创作的主力军在画院,职业画家在当代艺术领域,教学型画家则执教大学。索尼株式会社社长曾说:‘中国只重视科学家、院士,不重视培养技工和工程师。’他认为中国要发展,必须培养工程师和技师,而且让他们富起来。我非常同意他的看法,中国文化要发展,国民素养要提高,需要更多有知识的青年在基本岗位上训练。我们许多观念上要调整。新入院的画家让他先做展览策划,如果做得好,再给画家的头衔。不然一成为画家就觉得牛了,今天是三级美术师,明天就国家一级了,忙着到外面卖钱去了。艺术界已经到了准贵族的时代,大家普遍日子好过了。但文化肯定是苦行僧的事,艺术家要有苦行僧的精神,在市场面前要保持清醒。”

  “一句话,国家投入应该重点在养作品,而不是养画家。如果说,设立创作基金主要任务是鼓励主题性创作,那么,建立收藏基金可以用来收藏一批能够代表时代特征的多元作品,包括当代艺术。这两个基金在国家整体投入里可能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对民族素养的提升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施大畏表示。

  国家应以重大课题
  方式组织美术创作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开展的意义十分重大,在今年9月所有作品将集中展出,接受全国人民的检阅。我们可以从这一工程的运作中总结宝贵经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主任赵卫表示,它的重要启示之一就是国家继续以课题的形式组织主题创作,推动中国美术和文化事业发展。

  他谈到,首先,这个工程是国家第一次投入1个多亿来支持美术创作,体现了国家对文化的重视,同时也说明了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这对美术创作特别是主流美术创作起到了特别大的推动作用;其次,对于全国的美术家,特别是全国画院、美院系统的美术家而言,创作热情也得到了极大的调动;第三,这次创作将为国家留下一大批艺术精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作品将会体现出它们应有的价值;最后,这对于之前大家一直担心的西方的基金进入后对中国美术市场的冲击问题,从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应对作用。

  “所以,我们应该总结工程进展过程中的经验,并把这样的创作继续下去。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本身是个课题,这个大课题在得到了中宣部、文化部以及财政部的支持后得以促成。下一步希望国家继续以课题的形式组织美术创作,关注文化建设,关注美术发展。”他对记者表示,自己目前构思的课题名称是“当代中国”,希望可以囊括更广泛的题材,汇聚一批当代优秀画家,把中国当代最优秀的作品保留下来,并且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得更全面、更理想。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构建中国艺术评价标准刻不容缓——两会代表委员建言当代艺术发展 下一篇:关于美术批评市场化的反思
   
  特别推荐
龙年新春将至——说说故宫里造型各异的龙
“亦师亦友”黄山情
博物馆展览的结语,缘何让人怦然心动?
重视文人画论,看到笔墨里的生命状态
中国画是审美追求更是生活态度
传统画廊的转型之路怎么走?
没有颜色却惊艳至今的绘画
流落日本的14件中国书法真迹
《丝路山水地图》:到底是“地图”还是“绘画
最养人的八个字,你有几个?
 
  本月热点
曾翔的硬笔书法,怎么样?
三步造就“成人漫画”出版链条
蔡国强:面对艺术史,我正在开启
年俗里藏着考古发现
史上最能书善画的皇帝是谁?
点评世界五十大博物馆及其镇馆之
齐白石的知己:徐悲鸿
如何衡量花鸟画的价值?
卖的是纸还是艺术?当代中国画坛
5000多年前玉琮神像一直被模仿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