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书画 吴冠中 收藏 专访 北京 上海
 
  主页 > 名家专访 >
 

感悟造化神韵 营造精神家园 ——书画家李健强作品浅析

时间:2021-09-01 10:13 来源:搜狐网 作者:乔国强 点击:

简介:

李健强,河南省书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河南省美协副主席,河南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河南民盟书画院执行院长,河南省政协委员,郑州大学名誉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美展,首届全国写意画大展优秀奖(最高奖),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展优秀奖(最高奖),第五届中国当代山水画展银奖。出版有《寄心闲远---李健强书画集》、《李健强唐宋诗写意册》、《宣和遗韵:李健强卷》、《境由心造---李健强书画作品集》、《大河风:李健强卷》、《李健强山水画册》、《李健强书法作品集》等数十种。

个人画展:

1999年 李健强作品展(河南省书画院·郑州)

2007年 李健强画展 (大河画廊·郑州)

2009年 文心流美---李健强中国画作品展(北京·恭王府)

2012年 寄心闲远---李健强书画展(河南博物院·郑州)

2013年 寄心闲远---李健强书画展(河南大学·开封)

主要奖项:

1996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获中国佛教文化书画大展银奖 。

2002年 《大雪古寺图》获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展优秀奖(最高奖)。

2005年《胸有云山大川图》获第五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银奖。

2005年 《雪》获首届中国写意画展优秀奖(最高奖)

2009年《春和景明》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并获河南展区金奖。

2014年《垄上耕耘图》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并获河南展区金奖。

另: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展、提名展,被多家重要学术刊物专题介绍。作品被多家艺术机构、个人收藏。

感悟造化神韵 营造精神家园

——书画家李健强作品浅析

文/乔国强

慕名已久,乃诸事繁冗,终于放下俗务,于2019年6月初走进“云心禅堂”造访了著名书画家李健强先生。

品茗谈艺,谈文、谈艺文观及创作心得,颇有时间流速过快之感,不知不觉中便度过了整整一个下午。李健强先生谈吐温雅,文质彬彬。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矣”“郁郁采文哉”。

李健强对书画之间的关系,画与文化学、美学、哲学的关系,对继承传统和融合时代,追求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统一,对绘画与贴合时代,贴合现实的关系等方面的深刻解读,让我如痴如醉,又如洪钟大吕,又如潺潺流水荡涤心灵。当然,我们更多的是对艺术美学、艺术文化学和艺术哲学的息息相通,心心相印。

虽是疏访,却像相识经年,共同修行已久的道友。共同的爱好,无形中距离感全无。

回来后,有对李健强先生的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探索梳理的写作欲。反复拜读和研究他的各种作品集及资料,心中忐忑之余,亦有班门弄斧之虞。奈情之所至,抑压不住心中激情,吐之而快爽。

此文借助梳理李健强先生的创作理论和实践,做一次自我观照和反思,同时也抛出引玉之砖,以求方家教正。所谓:“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正是我写文时虽有踌躇,却也大胆为之的真实心情之写照。

1

春和景明黄土坡

黄土高坡,是孕育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摇篮。因而,黄土高坡也在绘画领域中成就了两个奇迹:

其一以石鲁为代表的长安画派,整整影响了一代画风;

其二河南值得永远学习和研究的著名书画艺术家陈天然。他一生致力于家山的艺术探索,局限于一个最小的范围内,画出了一个博大的精神世界。

长安画派和陈天然,都以黄土高原为依托,突出了黄土高原的苍凉、厚重,留下了历史的记忆。这些老一代艺术家的作品突出了古老的黄土地,起到了唤醒、改造世界,宣传红色文化的历史作用,有着显著的历史认知。从美学角度看,黄土高坡毕竟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李健强先生一改过去写黄土高原那种苍茫、荒凉的冷色调,独出心裁地运用青绿山水的画法来表现黄土高坡,命名为《春和景明》系列。在权威杂志《国画家报》所刊出的《李健强专辑》中,就收入了三幅这种以青绿山水画法所表现的黄土高坡的题材。

《春和景明图》 200cm×50cm 2012年

《春和景明》系列是李健强先生对黄土高原从另一角度的深刻解读,是对这灵山秀水的一种深深的精神寄托,是突破只表现苍凉一面进而赋山水以灵性,对黄土高坡焕发春天气息的一种大胆尝试,这的确是一种深深的文化学的感悟,是彰显画面语言,以自己洋溢着浪漫的诗意才情,写出大美河洛深厚的文化底蕴,写出造化神韵并赋予黄土地天地之中的“朴素、自然、真切”的风物特色。

李健强先生所著《随笔/春和景明写生记》。表明了“春和景明”系列的由来,阐述了李健强先生对生活与艺术,文化与艺术,创新与继承等新颖的艺术观点。如有可能,可进一步挖掘其精神内涵,不揣浅陋,再叙心得。这里仅就《春和景明》系列作一粗浅梳理,概念化的阐释和提纲式的赏析。

首先,我们从文化学角度来看李健强先生的《春和景明图》的文化内涵。我们经常说:黄河、黄土、黄种人。我们审视中华民族不屈的历史沧桑,突出了黄土地所孕育的黄种人的勤劳、坚韧、包容和智慧。在绘画的历史长河中, 虽然老一辈的艺术家那充满深情的笔墨和历史担当,起到了重要的时代作用,具有强有力的艺术感染力,唤起民众奋发图强的使命感。但这些作品,具有了浓郁的现实批判主义精神,却由于悲凉、苍茫而减少了对黄土孕育下的春意美感和动人心弦的唯美的律吕。显而易见,突出黄土高原的苍凉和厚重,在绘画发展史上,曾经一度取得辉煌成就,但如果站在文化发展史的角度来审视,站在国画文化学的角度来审视,站在中华文化发展史的高度来审视,我们会很明显地看到,只表现黄土文化的厚重、苍凉,实际上是不完整的。因为,黄土地裹挟着黄河,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哺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她昨天的暂时落后,掩盖不了她数亿年来的历史辉煌和卓越贡献,掩盖不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写照和文化发展的足迹。黄土地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这一点更应该引起我们文学艺术家的关切和重视。

《大河日丽春山如潮》220cmⅩ136cm 2019年

李健强先生是有情怀和历史责任感的文化学者,创作《春和景明》系列的初衷,是对这黄土丘壑的“大美”而引发的心灵感悟和对文化的敬畏,这才是引导他艺术创作的动机所在。因而,我们可以从这些画面上看到,他总是用暖色调象征黄土,接近金色的面块,正是他从心底对黄土地的膜拜和尊崇。

艺术的语言,往往比文字寓意更加深刻,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辨和共鸣。而李健强先生这种对黄天后土近似于宗教式的膜拜与尊崇,必然会激发出对这块土地深挚的爱。他的艺术探索,预示着春意,鼓舞人们努力耕耘,把黄土高坡变成金山银山花果山,青坡绿坡向阳坡。

用成熟于宋朝院体“青绿山水”来表现黄土高坡,可以称得上是李健强先生“独树一帜,匠心独运”的创造,青绿山水发源于唐朝二李,据元代汤垕说:“李思训著色山水,用金碧辉映,自为一家法。”自此,青绿山水便作为一种特殊的笔墨语言。她自唐代始,历经传承,形成一种程式化的表现方法,学者虽多,成者寥寥。现代画家中,精于此法的黄宾虹、张大千、黄山寿、谢稚柳等,都有较高成就,但仔细审视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具有深厚的水墨山水基础。李健强先生亦如是,他选择了用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来表现自己所钟爱和崇敬的黄土丘壑,从创作手法上看,是大胆的艺术创新。其实,这种笔墨语言的选择,是创新而绝非标新立异,是异军突起却又有着坚实的传统基础,是艺术上的奇葩却又有着文化学意义上的强力支撑。

无疑,青绿山水在画法上有着较高的难度,以石青、石绿、赭石作为主色。而李健强先生采用青绿山水和金碧山水的画法来表现黄土丘岭,除了上述他对巩义所处地理位置以及文化上的厚重而选择一种笔墨语言来表现,而且当他在早春二月神游巩义时,对自然的领悟便坚定了用青绿山水,特别是金碧山水技法来表现黄土高坡的艺术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是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值得用浓墨重彩去书写。

“这是在早春时间,残雪消融,桃花红,梨花白,李树如烟,酸枣树如淡淡的画笔,在赭色的山坡上涂抹,错落有致的窑洞则见证着这块土地的朴素、自然、真切和神奇。”(转引自李健强《随笔》)

《垄上耕耘图》180cm×96cm 2012年

李健强先生毫不犹豫地选择用青绿山水画法来画苍茫、厚重的黄土高坡,而且一发而不可收地创作了大量作品,从而形成《春和景明》系列。这是艺术的大胆创新,但这种创新绝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在传承基础上的艺术再突破。这块孕育了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黄土地,用最厚重的画法来描绘,更能表现他的份量。这块神秘的土地继黄土画派之后,不但有着昔日的辉煌,今日的灿烂,更是预示着明日的更加耀眼。李健强先生笔下的青绿,正预示着这块神秘的土地,将会不辱使命地在民族伟大复兴的东风吹拂下,变成令人骄傲地、更加绿意盎然地、充满着诗情画意的绿水青山。金碧辉煌,绿色掩映,与曾经的历史星光交相互辉映,闪耀在中华大地上,这就全面诠释了艺术创作中现实主义与语言程式之间的辩证关系。

青绿山水起于唐朝二李,盛于宣和余韵,后虽代有大家遗绪,但象李健强先生这样自觉地采用丰富的艺术语言,抒发他对描述对象的热爱乃至于膜拜,用心进行创作的画家,应属凤毛麟角了。

浪漫主义精神,当然是所有艺术家不可或缺的一种思维模式。但李健强先生的画面,虽然多姿多彩,富丽堂皇,但我们仍然可以看见山谷、河流、黄土地以及黄土地上的梨树,桃树,酸枣树和隐约可见的窑洞和山村。

现实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对历史厚重的理解和艺术处理,无不体现着李健强先生的创新精神与艺术实践,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艺术创作态度。

2

超然禅意寄雪景

如果说青绿山水寄托了李健强先生对儒家文化的继承,用入世的态度、眼光和审美情趣,用青绿山水和金碧山水赋予山水画灿烂明艳、温润俊秀的艺术特性的话,那么他的雪景山水则表达了他对物象所蕴涵的禅意,甚至于他对仙境的解读和他以娴静、恬淡、闲适、顿悟和无欲无求心态来面对现实的平静。这是虽处红尘而远离尘嚣,虽在物欲横流的冲击下,却不迷失自我的禅悟心境,是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家崇高境界的充分体现。

以清净而无为,精修得道。这类作品散见于《寄心闲远——李健强书画集》。这些作品是有佛教礼佛、道家悟道,各藏玄机,突出了作者寄心闲适悠远,远离红尘纷扰的高情雅致。

 

《听雪图 》180cm×96cm 2012年

李健强先生以其精湛的笔墨语言,计白当黑,创新画法,虚实相间,阴阳互补,不失山之苍茫厚重,又不乏空灵闲远之禅意。含天地玄机于胸内,洒禅意道悟于画面,读来如听高僧仙家论道颂禅,舒缓身心。深入赏析画面,生“得大自在”之禅意,远离尘嚣之道心。

《雪光映心图》 180cm×96cm 2010年

《雪光映心图》,大雪初霁,山川澄明,一轮皓月当空,有白雪映衬,更显得山川凝重。山水之间,寺内高僧在此雪光映照下,明心见性,参悟佛法。其实,这幅画的主旨,就是李健强先生所要表达的心声。

李健强先生悟禅,去执念,不着相,早已具备四大皆空即“大自在”的境界,正如他在这幅画的题款中所说:“内外不住,来去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岁次庚寅秋夜,坐云心禅堂焚香一柱,了无挂碍,读闲书而心游万壑。似足以澡雪吾脏也。”

李健强先生的创作过程,以娴熟的笔墨语言,独特的意境感悟,抒写自己的禅悟,又为读者营造其精神圣地。李健强先生是位真正的学者型画家,马国强先生曾誉他为:“河南文人画第一人”。他有一部分雪景山水表达了境由心造的禅意,同时,作为文化学者,他在儒释道构成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结构时,绝不会失之于偏颇。即使自称王摩诘的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似以佛为宗,但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千古名句,细品之,岂无道家清净无为之意境?

《月朗心明尘嚣不至》180cmX96cm 2012年

李健强先生自觉地把自己擅长于雪景山水的天分,寄托着儒释道各家的思想,力图赋予雪景山水以不同的文化内涵,寄托文人精神,营造精神天地,起到一个画家用笔墨创造意境,用国画丰富涤练、教化众人心境的重要作用,尽到一个灵魂工程师应尽的责任。

《雪拥千岩读春秋》136cmX68cm 2009年

国画《雪拥千岩读春秋》题款曰:“雪拥千岩何问夏冬,幽居寒山静读《春秋》”。在古树茂密,白雪银装玉砌的深山里,有几间书屋,见儒生们正穿越千古,苦读儒学经典。这是在解读儒学。

《大雪灵山心境一洁》,画面主角,应为一先贤悟道者,刚在空山抚罢古琴,又袖手静思,在不近尘埃之时,悟山水真谛,参天地之造化,悟天行之大道。这是对道家的着笔。

《妙心远尘埃》 180cm×96cm 2010年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李健强先生用自己在雪景山水题材上精湛的艺术功底,直追范宽,以精美的画面承载着中华文化儒释道三种主要元素的传播和弘扬,以笔墨来彰显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为构建人类的精神家园而不断地添瓦加砖。

3

写出梅竹君子风

李健强先生是传统文化底蕴很深的文人。虽然具有释家和道家之闲远恬淡顿悟,了然和远离世俗的修为,但他毕竟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肥沃土壤之上,他创作的作品仍然是绽放在这块土地上绚丽的花朵。

众所周知,中华传统文化三教合流,历代文人骚客骨子里所追求的依然是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君子之风。而这种君子之风是以儒学为根基的,表现在绘画题材上,则多以梅兰竹菊四种花中君子为描绘对象。

《一竿修竹见君子》178cm×34cm 2009年

在《李健强书画集》里,分别欣赏了李健强先生的梅花、竹子和兰花。一幅名为《一树独先天下春》的梅花傲然盛开于山峦之上,一树梅花,几乎占满画面,下面有兰叶的映衬,更显得梅花傲然向苍穹,喜报春消息的诗意画境。而《一杆修竹见君子》倒显得修长独立,气节天成,枝叶纤柔,翩翩有君子之风。此类经典题材的画作,在李健强先生的作品里也占了一定比例。但是,和一般的表达花之君子的作品相比,李健强先生表现此类题材时,更突出她所蕴含的那种博大祥和、涵养丰富,温良恭俭让的内涵,表达了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内柔外刚,包容谦让的特点。其实,谦让和包容、无欲无求,已经成为李健强先生的一种内在修为,出世与入世,已经在他的画面中圆融而和谐地完美统一起来。

《幽香多在定中闻》136cm×68cm 2008年

这里有三个重要原因:

一是文化学原因。中华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就连佛教文化也是经过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中,融合而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李健强先生作为文人画家,深得传统文化真谛,于儒释道经典皆有深刻的感悟,造诣颇深。

其次是心性使然。李健强先生谈其文化,艺术,谈其儒释道之体会,娓娓叙来,如沐春风,如聆流泉,谦谦君子之风让你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没有空套,没有说教,谦和平静,学养积累,见其厚度,诗书画印浑然天成,自由挥洒颇视高度。

第三个原因,应该源自于他综合的艺术功底。仅以题款“一杆修竹见君子”,盎然诗意便扑面而来。文见其不俗的文学修养,画充分发挥他厚实的书法功底,杆如隶、节似篆,叶似行。一根修竹,数枝竿节,润燥奇正,浓淡粗细,变化多端,绝无雷同。五簇竹叶,有的细如纤丝,有的宛若利刃,有的如章草之狂点,真草隶篆行,都在一竹中,加上舒朗而又错落有致的章法布排,让人叹为观止,如此简洁的画面,完美融合了诸多书画艺术元素,乃不可多得之精妙。

4

唐诗宋词绘华章

作为文人书画家,李健强先生无疑对诗词歌赋,诗书画印涉猎广泛,且造诣非凡。他工诗善文,精于绘事,书法真、行、隶、篆、草无一不精。因而,他以独特的视角,美妙的画作,图解唐诗宋词,创作了一批精湛的而别出心裁的书画作品,汇集成《李健强唐宋诗写意册》。

诗与中国画,是盛开在中华文化土壤上的绚丽奇葩,具有各自不同的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所不同的是,诗以语言的魅力,来营造意境,感染读者,引起共鸣。而绘画则以笔墨语言来表达诗意,达到心心相印,二者殊途同归,皆为主体。根据自己对自然界的物象的观察和审视,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李健强先生为此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成功的尝试。《李健强唐诗宋词写意册》,便是这种探索比较集中的艺术展示。

《夜宴南陵留别》34cmX34cm 2004年

打开集子,映入眼帘的是唐诗人李嘉祐的《夜宴南陵岗别》一首。诗的意境和画的意境高度一致。诗人归心似箭,急于踏雪归家,字里行间,以表归心似箭之迫切,但又因朋友留叙之且,不忍拂了朋友盛意。而此时朋友也因事羁绊,未及时归来叙旧,归心和友情,互相矛盾,便成此千古名句。李健强先生深得个中三味,既写出诗人矛盾的心理,,倚栏而望,所望之景,冷暖皆有,以暖色调为主。虽然归心似箭,但朋情暖心,因而,满目月光普照,斑斑驳驳,虽有片片白雪残留,但不抵那暖意融融。

《终南望余雪》34cmX34cm 2004年

《终南望余雪》,也是李健强先生绘景之所擅。终南山势苍翠,既然残存余雪,毕竟春意已至,初春时节,草木已显葱茏。而间或有残雪消融,徒增春寒料峭之意。诗人在此写得很清楚:“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我们对明祖咏未中秀才的诗和这幅图解,不得不为祖咏扼腕,为健强喝彩。

再翻下去,便看到李健强先生为孟郊《洛桥晚望》所绘的写意画。诗云:“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这应是初冬时节,柳树虽枯,尚有绿树葱茏圆月当空,映明皑皑初雪、品茗赏月,别是一番风光,画家对初雪之笔触,其意殊深。

姜夔的《除夜自石湖归茗溪》。诗曰:“细草穿沙雪半消,吴宫烟冷水迢迢。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雪夜归来,毕竟江南水乡,虽有轻雪压枝,更有芳草萋萋,水面虽冷,不阻荡舟归迟。绿树掩映,笔添无限情趣。此诗此画,更增南国风光之意趣。

《洛桥晚望》34cmX34cm 2004年

页页翻过,不忍释卷。此意阑珊难尽释,且留余香伴枕席。

李健强先生作为中原一脉的文人画家,是书画领域的文采飞扬者,更是诗书画印文兼擅的全才。短短一文,阐释未深,如有机会再细品画中禅意,胸中丘壑。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书写生命的浪漫诗情 ——乔国强花鸟画欣赏 下一篇:笔传鹰神话黄石
   
  特别推荐
张觉悟画家博采众长,擅长山水,成为传统方面
画家张华森作品赏析
书法家单国防
孙亚军 | 浅谈国画艺术家梁清兆先生泼墨山水
“龙年贺岁 新春大拜年”——艺术家孙永进
国家一级美术师--殷新建
蜀中画坛一翘楚——陈承基花鸟画作品欣赏
蜀中画坛一翘楚——陈承基花鸟画作品欣赏
贺利娜(紫墨):紫气浩荡,墨生幽香
著名画家舒大文作品欣赏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陈传席:书画用笔不可太实
赵海昉书画鉴赏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