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丶首先咱们从顺治开始了解,总体来说到了顺治的青花瓷色彩开始逐渐丰富,逐渐出现龙带阴阳面的层次变化

顺治的青花主要有两点:
-
土青(又名石子青):土青的主要特点就是模糊无光,用放大镜放大以后能明显看到没有光泽,模糊呈灰蓝色,这也是延续了明晚期的特征!
-
主要用于庙宇或祠堂供器,这也是顺治的青花一直卖不过康熙的主要原因!


2.上等浙料:主要特征,清脆艳丽,甚至比康熙的青花还要美丽,但是分层不及康熙。康熙的青花有五层五色,而顺治的上等浙料一般为2-3层,用放大镜看青花的右下角便可得知!
古玩行是一个充满传奇的行业。一面铜镜,照一段颠沛岁月;一块美玉,锁一段啼笑姻缘:一张书法,抒一场人生感慨:卜堆瓷片,寄一则奋进箴言;一张条案,诉几多人生无奈;两枚大钱,讲一桩捡漏奇谈。得一只犀角杯,三生有幸;丢一只黄釉盘,错失百万。拍案叫绝,是一段笑谈,挥手抹去,是一曲辛酸。总是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惊喜与失落,总是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欢呼与嗟叹。
清代青花瓷器维新鉴定交易(ciqi1968 阮老师) 收藏是心灵的满足因为拥有,所以满足;因为满足,所以快乐和幸福。当我们得到并拥有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珍贵艺术品时,我们是很满足的,我想没有几个人是不满足的。拥有带来满足,这是人类获得幸福的最直接方式。
收藏比权力更容易让人得到真正满足。权力带来恭维式的尊重,很显然,权力者并未得到对方真正的心服和尊重,对方只是为利益迫不得已,甚至对方在心里压根看不起权力者,双方只是一种短暂的交易。
主要用于日用品,碗盆缸等,所以它的价格会比土青高一些!


顺治的青花瓷沿口多聚致海水纹,多酱色!底足大多数没有釉,底足微微往里凹。和明代的又截然不同,明代底足基本是往外突。
二丶康熙青花

1.康熙时期由于原料不同,工匠的技术也有所提高,康熙的青花呈色以脆亮为主,以蓝色吸引人(翠毛蓝),底足圆润,足底较深,足墙往外微微的敞,
2.墨分五色,这里刚刚顺治也有讲到。
3.胎土重,釉面显得非常坚硬,有紧皮亮釉之说。
康熙的青花瓷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寄托款,在早期的康熙瓷器中实际上很少落款,康熙皇帝认为带款的瓷器碎了不吉利,所以很多康熙的瓷器都用的明代寄托款,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的等。

三丶雍正青花
雍正的青花瓷继承了康熙的风格,瓷器整体的画面严肃工整,慢慢区与呆板的形式,

-
雍正青花的胎釉光亮莹润,百中闪青,玻璃质感强,修胎一丝不苟,几乎看不见削痕。薄厚均匀,足部为泥鳅背,上手抚摸十分滑润。
-
用料方面以青料为主,雍正早期的青花发色明快艳丽,中后期青花发色较为灰暗。
-
纹饰,除了花鸟外,雍正青花还采用了诗词和印章,以及用梵文满氏器物表面。纹饰简洁,留白较多,强调主题突出!

四丶乾隆青花

1.乾隆时期的青花呈色相比雍正更加的稳定,浓厚,鲜亮!
2.釉色方面,有青白釉和粉白釉两种,青白釉略多于粉白釉,整体的釉色白中泛着浅浅的青,细小的气泡,釉面光滑莹润。
3.胎质相对粗糙,当然这是和雍正、康熙的青花相比较,胎质没有康熙青花坚硬、致密,也没有雍正青花均匀、细腻,这应该不是瓷工水平不行,而是原材料不行。

五丶嘉靖青花
嘉庆时期的青花瓷逐渐走下坡路,器型基本与乾隆相同,但工艺粗松,造型厚重,釉稀薄而发灰,开始泛青。

六丶道光,咸丰,同治 青花


这三个时期的青花瓷可以说是大同小异,整体来说青花瓷的发色漂浮,胎质粗松,釉稀薄,胎釉结合也不是特别的紧密,纹饰以吉祥图案为主。

七丶光绪青花
到了光绪时期的青花又见起色,仿康熙的水平很高,但是胎质还是较轻,白釉较稀薄而发涩,颜色也漂浮了很多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