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书画 吴冠中 收藏 专访 北京 上海
 
  主页 > 艺苑评谈 >
 

懂得感动懂得欣赏

时间:2011-10-31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懂得感动,就懂得欣赏,也就能享受艺术带来的幸福感。    什么样的艺术能感动人?古往今来,在文学、音乐、美术等各个艺术领域能流传下来的作品,至今还能与当代的欣赏者产生思想交流和情感共鸣,让人产生感动的情绪。真情是艺术创作的本源和动力,要让人感动,先要感动自己;要感动自己,首先自己还要有切身的感受。这种感受或来源于自然,来源于人生,来源于心灵的感悟……     千百年来的中国文化艺术为何至今让现在的我们迷恋和感动?因为伴随着相对平稳而悠长的中国社会发展史和文明发展史,各个时期的各类,都有着一种融入自然的人生哲理和超脱的人文精神。如果简单概括,这可能就是中国艺术传统的“文脉”。如历代的山水绘画,至空、至远、至静的文化格调和意境,及其多姿的笔墨风格,诠释的是艺术家的精神寄托,并且得到了现代人的共鸣。虽然我们身处这个高度发展和快速变化的物质社会,但今人与古人在心灵上是相通的。而在西方的绘画艺术发展中,从对宗教、历史、自然和事件等等的模拟描绘,到光影、结构、材料等对绘画的影响,始终伴随的是生产方式不断变革的社会及其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古典艺术中,让我们感动的故事情节可能已经渐渐模糊,而让我们赞叹的是其高超的技术表现和科学的分析精神;在现代艺术中,又让我们领略了艺术与科学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不同的视觉风格交相辉映、多姿多彩,真正体现了人类非凡的创造力和思想活力。这些都让我们感动并享受着艺术带来的无穷魅力和情趣。     真正的艺术作品就是这样超越时空和边界的,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会使人感动而被欣赏。这些艺术作品体现的是每一个时代的精神和思想以及艺术风貌,同时展现的又是不同社会环境下艺术家独具个性的情感魅力。     在中国,艺术曾一度被作为单纯的宣传工具,更多的是体现着社会的教化功能。很多作品的风格、形式千人一面,概念化、模式化的表现方式成为美术创作的主流,这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     进入21世纪,空前繁荣,新的表现形式层出不穷。美轮美奂的多媒体、新材料、新技术,拓展了原有的艺术表现领域。当代是一个多元而开放的时代,不断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发挥其各自的特长和功能。如绘画形式早已经不是真实记录自然和社会事件的最佳艺术媒介了,影像对我们这个世界的记录、描绘程度已远超绘画所能达到的能力。所以,绘画作为最本质的艺术形式之一应该回到其最本质的功能——人性自身情感的表达和对美好的追求。然而,能真正感动人的作品,却并不多。     现在美术界出现不少浮躁现象。如艺术市场一度爆炒某些丑态的、媚俗的、投某些外国藏家所好的所谓当代图像艺术作品;又比如,一些画商雇佣刚刚从美院毕业的学生按照照片批量复制作品;还有某些行画礼品画也被炒作成了艺术品,卖出了高价。     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应该能够引导大众的审美趣味,不能感动自己的作品一定也不能感动别人。文化的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与时俱进的。在今天开放多元的全球一体化国际视野中,要体现中国的文化魅力、弘扬中华文化,更需要不断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艺术创作需要探索创新,不断整合消化、超越自我。不仅要寻求传统文化精神在艺术中的新生,也要吸收世界其他文化的优秀和新鲜元素。我们祖先的巨大成就是我们后人引以为豪的,但是,时代已不允许我们的艺术家再吃祖宗的老本,创作具有中国气派、时代特征、世界水平的精品力作,是当代每一位优秀艺术家努力的方向。     在任何时代,中国文化艺术只能是整个世界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始终融入在世界文化的大格局中。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里有三个已经不复存在,而我们是四大文明古国里唯一的幸存者并悠远绵长而延续至今。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它不断善于与世界其它文化交流,吸纳优秀的外来文化,化外来文化为自身文化。     “从史前的洞穴壁画到现代的试验艺术,每一个作品都是源于过去而指向未来的”。每一种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的出现,都是对新视野的拓展。创造具有时代感染力的艺术,触及到了的本质。文化是有情感的,文化有时比高科技更加让人感动。只要有人类存在,追求艺术感动的本质就不会消失,向往优雅之美和感动之美永远是艺术创造的动力。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二王”体系:影响的焦虑 下一篇:文化产业必将迎来“黄金时代”
   
  特别推荐
龙年新春将至——说说故宫里造型各异的龙
“亦师亦友”黄山情
博物馆展览的结语,缘何让人怦然心动?
重视文人画论,看到笔墨里的生命状态
中国画是审美追求更是生活态度
传统画廊的转型之路怎么走?
没有颜色却惊艳至今的绘画
流落日本的14件中国书法真迹
《丝路山水地图》:到底是“地图”还是“绘画
最养人的八个字,你有几个?
 
  本月热点
曾翔的硬笔书法,怎么样?
三步造就“成人漫画”出版链条
蔡国强:面对艺术史,我正在开启
年俗里藏着考古发现
史上最能书善画的皇帝是谁?
点评世界五十大博物馆及其镇馆之
齐白石的知己:徐悲鸿
如何衡量花鸟画的价值?
卖的是纸还是艺术?当代中国画坛
5000多年前玉琮神像一直被模仿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