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收藏 专访 上海 收藏,书法,绘画 黄金时代 草书诗卷
 
  主页 > 艺苑评谈 >
 

没有发现没有创造,笔墨等于零

时间:2011-08-23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本文作者郭庆祥系大连万达王月宝斋董事长 中国拍卖市场最强劲的买家、藏品从任伯年到吴冠中、囊括了近现代中国书画的众多大师精品)      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体征之一。数年前,著名画家吴冠中提出“笔墨等于零”(实际上有一定的针对性);另外一位画坛前辈张仃却认为“说笔墨等于零,就等于说中国画等于零”,并大声疾呼:“守住中国画的底线”,因此在美术界展开了一场争论。最近,著名收藏家郭庆祥又撰稿提出:“没有发现、没有创造,笔墨等于零”,“模式化、程式化的笔墨技巧一定等于零”,对中国画的笔墨问题又提出了新的见解,值得关注。
   
  艺术的发现和创造
    
  一百多年前的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拙劣的艺术家永远戴着别人的眼镜”。
    
     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思考方式每天都在变化,而伴随着人们变化的周围事物,五光十色、日新月异。昨天人们看不懂或不屑一顾的东西,也许今天就能受到人们的注目;过去人们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许现在在他人的提醒之下忽然找到了灵感,迎刃而解。在这个变化的自然世界和现实世界中不缺乏艺术闪现的光芒,缺少的就是洞察和发现艺术闪烁的“心眼”。而有一些人就是善于发现和捕捉这种瞬间的艺术灵感,并以其独特的方式记录下他的切身感受,这种人就是真正的艺术家。
    
     每个艺术家身处环境不同,遭遇不同,对事物的感受也必然不同。只有发现了生活中的不同,才能在平常之中看到平常人不能发现的东西,也才能创造出不同的艺术。发现和创造是艺术家创作的两个阶段,有所发现才能有所创造。发现与创造都会令艺术家和欣赏者共同激动,让人们的思维越来越开阔,对事物的感悟也越来越灵敏。艺术家的情感犹如一个盛满想象的容器,其感受会因情感变化而变化。他可以把太阳变成红小点,也可以把红小点化作太阳……因此,艺术灵感的发现可能来自天空,来自大地,来自花丛,甚至是一条泥泞的小道,但这些在艺术家的心灵中,又可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人类美术史就是在不断发现和不断创造中,逐步发展至今,并一次次地带来新的艺术审美认识。如在西方发现光色原理而产生印象派绘画和诞生现代艺术,在以后的发展进程中,又产生了全新的艺术观赏方式。这些已不再是只有一种传统固有的欣赏模式,而是一次次挑战了传统的艺术欣赏习惯,同时也提高了人类的艺术鉴赏能力。
    
     所以,艺术的发现与创造,就是艺术作品产生的本质。
    
  水墨画表现需要笔墨技巧吗?
    
     作为一种单纯的媒材和表现手段,中国水墨画与油画、雕塑等其它美术种类没有什么质的区别。在有关谈论中国水墨画的理论文章或评论文章中,常常会提到“笔墨”两个字。我认为,有时候“笔墨”是指中国水墨画特有的“笔墨精神和思想”,有时也可能是指“笔墨技巧”——中国水墨画表现的技巧——“笔法”和“墨法”的统称。
    
     宋元以来的文人画代表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以写意表现为主要追求的价值体系,使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都成为了独立于西方自古希腊到文艺复兴,再到印象派的写实传统的另一大体系。中国水墨的黑、白两色以及由它们延伸的灰色阶,概括了五彩缤纷的自然世界,是中国古代艺术家的伟大发现和创造,体现了一种绘画门类高格调和高雅情趣的艺术姿态,同时它也形成了艺术抽象的核心。似乎我们的祖先在很久以前就知道了黑白两色是人类艺术永远的“时尚色彩”。这就是水墨黑白抽象的笔墨精神。
    
     有的中国画家一生追求所谓的笔墨情趣,一味讲究墨气、讲究线条以及具体的树法、云法、水法等等笔墨技巧和规则,或许还有点自己风格的摸索,似乎有了这些就能创造出一幅完整的艺术作品。但我认为这些只是构成作品的基本元素,而不是艺术创造的本质。
    
     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艺术创造可以丢掉表现技巧,如笔墨技巧,更不能把技巧的展现就认为是艺术的创造。
    
     那什么是中国水墨的笔墨技巧呢?有的画家刻意描写景物或人物形象,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有的画家在“勾、皴、擦、染、点”或泼墨、破墨、积墨等各种笔墨技巧法则下反复套用,烂熟于笔下,但这些只是笔墨小技巧而已。有的画家则控制画面的整体布局,控制笔墨的节奏、速度、气息,以及笔墨的空间感和体量感,这就有着一种笔墨气韵生动的大技巧。
    
     小技巧的表现能悦人眼目,它取巧于人们的习惯欣赏。大技巧虽然不一定让人能马上觉察到,但是,它是与欣赏者心灵沟通的,并需要真切的艺术感悟。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的必然贯通于艺术的大技巧中,它完全可以放弃笔墨小技巧的表现,而追求一种看似抽象但又确切存在的笔墨大技巧。
    
  程式化的笔墨技巧等于零
    
     有的中国水墨画家的笔墨,笔笔讲究要有前人的出处或来路,却没有多少自己的创造。当前人的表现技法变成了一种统一模式或法则时,那么,一件作品仅仅留下的是笔墨技巧的呈现,就不能成为艺术创造的结果,这也是对历代艺术和大师们的误读。
    
     画家用何种表现方式去绘画,那是画家个人的选择和权利。但是美术史的发展必将选择合乎时代创造力的艺术作品,它具有一种艺术创新的现代精神。上溯数百年以前的中国绘画,是社会封闭状态下的精神产物,今天的中国社会已处在一个开放和多元的环境中。中国及世界的美术发展都已不可能回到“古典时代”,笔墨要随时代,只能顺应时代的艺术,才会有新风格的出现。
    
     在当今中国水墨画创作中,我们缺少的是绘画艺术中的“作曲家”,即缺乏表现风格的艺术原创性。许多人在唐诗宋词或历史典故中找题材,去演绎和自己生活相距遥远的故事及内容,而不是在生活中发现原创题材并表达自己的感受。现代的绘画作品已不再是文学的图解或是文学作品的附属品,它早已具有了自己独特的绘画品性。笔墨组织、笔墨结构或笔墨空间等,其独立的表现语言,直接诉说着艺术家内在丰富的性格和情感。
    
     中国的笔墨传承及其笔墨精神之所以能保持至今不衰的生命力,也正是符合了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不纯粹性”,具有极大的包容能力和吸引能力,才绵绵延续至今而没有成为历史的“标本”。在今天,笔墨已成为了展示艺术家才能和性情的工具,它必须继续包容性和吸纳性的特点,才能维持它的生命力。这需要艺术家自身的天分,以及艺术家的具有现代思想的发现和创造。
    
     笔墨是材料、是工具,也是技法的表现,它本身谈不上“等于零”或“不等于零”,艺术家如果没有自身情感的发现和表现风格的创新,笔墨就没有任何价值。所以,艺术的发现和创造是笔墨表现的灵魂,模式化、程式化的笔墨技巧一定等于零!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论中国画的“笔墨意境” 下一篇:病入膏肓的美术教育
   
  特别推荐
宋代画坛高手如林,山水画更是一座文化高峰
书画界两位泰斗明争暗斗起来,简直是昏天黑地
曾翔的硬笔书法,怎么样?
国画里的晚秋,美到骨子里!
两宋花鸟画中最美的那些小鸟
“涨知识”:秦半两、汉五铢和5角硬币,谁最
书法极简史
“〇”算汉字吗?
中国各大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
浅析龚贤“积墨法”与宋人“积墨法”之异同
 
  本月热点
年俗里藏着考古发现
5000多年前玉琮神像一直被模仿
蔡国强:面对艺术史,我正在开启
齐白石的知己:徐悲鸿
史上最能书善画的皇帝是谁?
三步造就“成人漫画”出版链条
点评世界五十大博物馆及其镇馆之
如何衡量花鸟画的价值?
卖的是纸还是艺术?当代中国画坛
书法家的社会责任和艺术品格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