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书画 吴冠中 收藏 专访 北京 上海
 
  主页 > 艺苑评谈 >
 

面对威尼斯双年展 我们仍需反思和研究

时间:2011-07-29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世界闻名的商贸大都会威尼斯在今天仍以旅游和艺术闻名。近一个世纪以来每隔两年的6月初,是威尼斯最繁忙的时候,因为每到这一时刻将有几百万的游客从世界各地飞赴这里观看当今世界历史最久也是水平最高的当代艺术盛会——威尼斯双年展。游客们穿梭于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寻找展览,使得这座小城似乎迎来了节日的庆典。

  今年是中国第5次派出团队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直至今年3月份才公布内容的中国馆从一开始就吸引着人们好奇和关注的目光。

  中国馆的最终展示效果

  本次中国馆以彭锋为策展人,潘公凯、蔡志松、杨茂源、原弓和梁远苇为参展艺术家。以展示中国传统中的荷、茶、药、香、酒五味以及视觉上呈现出“弥漫”效果为主要内容。

  由于策展人提出方案的独特性,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方案一经公布就引来巨大的关注与争议。直至它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向公众亮相,它最终的呈现效果才显示在人们面前。

  原弓的作品是本次中国馆主题“弥漫”最形象化的体现,原本计划是以中国馆建筑“油库”为基础,实现将水压缩为蒸汽的效果。但为了配合室外草坪上蔡志松的《浮云》,便临时在室外草地上加了几组加湿器,没想到这样却实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蔡志松的浮云造型与原弓的“雾汽”相互应衬,在绿色草坪的衬托下异常搭配,这成为本届中国馆标志性的作品。经常有小孩子跟着大人到草坪上嬉戏。

  在室内展场,由于意方对用电量的限制,位于展厅中央的潘公凯的作品《融》并未能将温度降低为预想的效果——以水墨为背景的影像装置作品。

  梁远苇的作品并未按预想对馆内油桶加以改造而完成,而是另寻找到一件典型油桶单独做了一件作品。杨茂源的陶罐散落在中国馆的角落,当伸手拿起的时候并不觉得有药的味道。但无论任何作品都无法盖过展厅内大量油桶的体量和气味。

  中国馆的作品总体来看对主题的表达较为浅显。艺术家似乎是在为主题而“主题”的浅显解读上,并没有往深度挖掘。展览更多地体现了策展人的意志,没有更多地将艺术家对主题的理解和思考体现出来。而作品相互之间也缺乏紧密联系,使得整个中国馆的作品缺少完整性和令人难忘的效果。

  相比之下,今年获得金狮奖的德国馆则在其展厅内布置成为一个教堂的情景,每个元素不可缺少而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整件作品以其强烈的效果震撼人心。

  场地限制是中国馆的难题

  历届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馆其实都有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场地。 由于在上世纪70年代,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主场地Gradini已经没有空余土地再来修建国家馆,因此后来参与的国家馆只能分散在Gradini之外的威尼斯城内。而中国馆则被分到了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展区Asenale军械库的最里端——油库以及室外的处女花园。

  但是在油库中存有大量意军在二战时遗留的油桶,它们被列为意大利的国家文物,不可随便移动。因此中国馆室内空间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反而室外的广阔草坪更利于策展人布置和艺术家创作。
据双年展组委会人员称,由于整个威尼斯城市用地紧张,再辟出新的地方为当代艺术新兴国家修建国家馆已不可能。因此,中国馆想在国家馆所在主场地再修建新的国家馆难度很大。

  场地问题成为横亘在中国馆面前的一道难题。如果中国馆不解决场地问题,则中国当代艺术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很难有上佳表现。

  而从另一方面看,中国馆的场地与主题展场紧密相联,并且比邻东道主意大利馆。也许只要我们把油桶请出去,就可以变为对中国馆的一大优势。

  正如本届双年展上媒体采访中国馆策展人彭锋所说,如果把中国馆内的油桶搬出去,中国馆依然有它优越的展示条件和地理位置。

  中国艺术家 国际舞台崭露头角

  纵观威尼斯双年展,出现在双年展舞台上的与中国发生联系的并不仅仅有中国国家馆,在威尼斯双年展更广阔的空间中我们看到中国人闪耀的身影。

  继上一届吕澎策划的“向马可·波罗致敬”展览以后,本届双年展上由陆蓉之和王林分别策划的“未来通行证——从亚洲到全球”与“断裂的文化=今天的人?”展览再次在全球5000多份提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进入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平行展行列。

  陆蓉之策划的展览以动漫美学为主要内容,参展艺术家绝大多数来自亚洲,其中不乏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分两个展场在威尼斯展出,展览呈现了亲切有趣的面貌和轻松随意的布置方式,这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受到参观者的好评,并被双年展组委会推荐为最值得观看的展览。可谓是华人艺术在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最大亮点。

  同时,在威尼斯双年展上,中国艺术家开始以个体的力量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本届双年展最引人注目的中国艺术家应是宋冬,他被总策展人库比格选中,作品入选本届双年展主题展,并且放在了主题展区的首个位置,其体量几乎占据了一个房间,这成为华人艺术家的荣耀。此外,张大力的《第二历史》被作为丹麦馆的主要作品参展。张洹和刘建安的装置作品出现在意大利策展人的平行展“glasses”上。由邱黯雄等艺术家参加的“西京人”展览也出现在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上。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当代艺术已经在国际上凸显自己的力量,创作水平也足以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其影响力已不再是从零开始。但从本届双年展来看,他们的力量过于分散,缺乏有效的组织,难以有效地体现出“中国”二字。如何集中中国当代艺术的优势力量,为中国国家馆创作出好的作品成为我们亟须思考的问题。

  综合来看,本届中国馆在依然拥有西方话语权的威尼斯双年展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反应,这好比是国内改革开放之初在中式的建筑上加了一个西方建筑中拱形的穹顶。以中国传统文化生硬地与西方对话,并不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同时,在本届双年展的现场采访中,筹备时间短成为策展人和艺术家都提到的原因,从确定到开幕只有短短100天的时间。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很难将方案做到最佳的效果。相对于西方国家对于当代艺术的重视,中国对于当代艺术的重视依然需要加强。

  威尼斯双年展上的中国馆像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如何采取国际间的外交策略,将中国人对当代艺术做出的独有贡献带出国门,仍是我们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据双年展组委会人员称,由于整个威尼斯城市用地紧张,再辟出新的地方为当代艺术新兴国家修建国家馆已不可能。因此,中国馆想在国家馆所在主场地再修建新的国家馆难度很大。

  场地问题成为横亘在中国馆面前的一道难题。如果中国馆不解决场地问题,则中国当代艺术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很难有上佳表现。

  而从另一方面看,中国馆的场地与主题展场紧密相联,并且比邻东道主意大利馆。也许只要我们把油桶请出去,就可以变为对中国馆的一大优势。

  正如本届双年展上媒体采访中国馆策展人彭锋所说,如果把中国馆内的油桶搬出去,中国馆依然有它优越的展示条件和地理位置。

  中国艺术家 国际舞台崭露头角

  纵观威尼斯双年展,出现在双年展舞台上的与中国发生联系的并不仅仅有中国国家馆,在威尼斯双年展更广阔的空间中我们看到中国人闪耀的身影。

  继上一届吕澎策划的“向马可·波罗致敬”展览以后,本届双年展上由陆蓉之和王林分别策划的“未来通行证——从亚洲到全球”与“断裂的文化=今天的人?”展览再次在全球5000多份提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进入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平行展行列。

  陆蓉之策划的展览以动漫美学为主要内容,参展艺术家绝大多数来自亚洲,其中不乏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分两个展场在威尼斯展出,展览呈现了亲切有趣的面貌和轻松随意的布置方式,这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受到参观者的好评,并被双年展组委会推荐为最值得观看的展览。可谓是华人艺术在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最大亮点。

  同时,在威尼斯双年展上,中国艺术家开始以个体的力量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本届双年展最引人注目的中国艺术家应是宋冬,他被总策展人库比格选中,作品入选本届双年展主题展,并且放在了主题展区的首个位置,其体量几乎占据了一个房间,这成为华人艺术家的荣耀。此外,张大力的《第二历史》被作为丹麦馆的主要作品参展。张洹和刘建安的装置作品出现在意大利策展人的平行展“glasses”上。由邱黯雄等艺术家参加的“西京人”展览也出现在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上。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当代艺术已经在国际上凸显自己的力量,创作水平也足以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其影响力已不再是从零开始。但从本届双年展来看,他们的力量过于分散,缺乏有效的组织,难以有效地体现出“中国”二字。如何集中中国当代艺术的优势力量,为中国国家馆创作出好的作品成为我们亟须思考的问题。

  综合来看,本届中国馆在依然拥有西方话语权的威尼斯双年展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反应,这好比是国内改革开放之初在中式的建筑上加了一个西方建筑中拱形的穹顶。以中国传统文化生硬地与西方对话,并不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同时,在本届双年展的现场采访中,筹备时间短成为策展人和艺术家都提到的原因,从确定到开幕只有短短100天的时间。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很难将方案做到最佳的效果。相对于西方国家对于当代艺术的重视,中国对于当代艺术的重视依然需要加强。

  威尼斯双年展上的中国馆像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如何采取国际间的外交策略,将中国人对当代艺术做出的独有贡献带出国门,仍是我们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当代艺术贴近百姓才不会“瞎胡闹” 下一篇:论张文浩国画艺术之精髓
   
  特别推荐
龙年新春将至——说说故宫里造型各异的龙
“亦师亦友”黄山情
博物馆展览的结语,缘何让人怦然心动?
重视文人画论,看到笔墨里的生命状态
中国画是审美追求更是生活态度
传统画廊的转型之路怎么走?
没有颜色却惊艳至今的绘画
流落日本的14件中国书法真迹
《丝路山水地图》:到底是“地图”还是“绘画
最养人的八个字,你有几个?
 
  本月热点
曾翔的硬笔书法,怎么样?
三步造就“成人漫画”出版链条
蔡国强:面对艺术史,我正在开启
年俗里藏着考古发现
史上最能书善画的皇帝是谁?
点评世界五十大博物馆及其镇馆之
齐白石的知己:徐悲鸿
如何衡量花鸟画的价值?
卖的是纸还是艺术?当代中国画坛
5000多年前玉琮神像一直被模仿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