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书画 吴冠中 收藏 专访 北京 上海
 
  主页 > 艺苑评谈 >
 

东方巴黎风貌正消退 城市建筑"仿欧风"反思

时间:2009-01-06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资料图

 

    中国近代兴起的大都市,在近十多年来现代化改造的发展中,一些城区的建筑和景观出现了两幅悖论性的变化图景。

    一幅图景是,许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的大楼和欧式近代住宅,在旧区改造、楼盘开发、拓宽道路过程中被拆毁,有的被改建得失去原有面目。20世纪30年代被美誉为“东方巴黎”的上海,拥有大量欧式风格的历史建筑。旧时景色优美、环境幽静的法国租界花园住宅区,近年来在现代化城市建设浪潮中,冒出幢幢现代主义风格的高层楼宇,改变了该地区独特的历史景观。虽然这些区域内许多优秀历史建筑、名人故居被列为保护建筑,但是区域的空间环境被破坏了,单体的优秀建筑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就贬损了。随着原有法式典雅风貌的林荫街,被愈来愈多的玻璃幕墙的现代型大楼挤占,“东方巴黎”的历史风貌正急速消退,城市形象变得愈来愈“纽约化”、“曼哈顿化”。有位欧洲哲学家说过建筑美学的一个经典观点:优秀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不可移动的巨大艺术品,其特征在于和它特定的场所、环境和地区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诚如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威尼斯宪章》所言:“保护一座文物建筑,就意味着要适当地保护一个环境。”而保护城市特有的空间形态,实质就是维护城市的历史文脉。上海有些欧式历史建筑珍品所依存的优美空间环境,还因兴建道路工程缺乏前瞻性规划而遭到严重破坏。如上海市少年宫这座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白色大理石建筑,是近代沪上仿照18世纪欧洲宫廷风格而建的著名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与它原来拥有茂密的参天大树和开阔草地构成极佳的宫廷式园林景观。由于高架道路建设,这座大理石宫殿临街的大片园林被毁,破坏了这一优秀历史建筑的完美环境风貌。上海有些东欧风情的建筑,如襄阳公园旁的东正教堂,岳阳路上普希金铜像街心花园,也因周围建起体量较大的现代建筑而破坏了特有的历史环境风貌。

    另一幅图景是,在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中又大量兴建“欧陆风情”的楼宇、会所、住宅、花园、广场、别墅和街区。有的新住宅楼盘为了显示“豪门”、“贵府”的气派,大院门口建起了古罗马式的凯旋门,大院广场建起了模仿巴黎先贤祠和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大圆顶的会所。其实,将炫耀和颂扬罗马帝国统治者对外征伐扩张胜利功绩纪念碑的罗马凯旋门复制品搬到住宅区入口,将安息着法国历史伟人的先贤祠这样的罗马复兴式纪念建筑、圣保罗大教堂这样的宗教建筑仿造物坐落宅院之中,造成了居住环境形象的扭曲,使人分不清这里究竟是温馨的家园,还是庄严的纪念性或宗教性场所。有的新建政府大楼生搬硬套欧洲古典建筑样式和建筑语汇,如希腊罗马式大立柱、山墙,加上了欧洲王宫金色大圆顶,楼外欧式花园广场竖起了粗糙的方尖碑。有的政府办公楼完全建成威严的罗马复兴式或华美的巴洛克式。这不仅使政府给人们造成崇洋尊古的形象,傲气凌人的尊贵感,而且使新建筑丧失了中国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

    国内城市出现“仿欧风”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人们对于多年来城市普遍营造形式单调乏味的现代主义建筑产生反感,追求形式丰富、讲究装饰、体现华贵的建筑风格。现代主义建筑源于欧洲工业革命浪潮。工业文明的兴起,城市化的推进,需要不同于自古希腊罗马以来的欧洲古典建筑的新型建筑,需要大批量中低价的商品化住房。这就要求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实用性、经济性,施工的快速性。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强调建筑的实用功能,要求建筑的形式服从功能,去掉古典建筑繁复浮华的装饰,使建筑造型简洁明朗,能以工业生产方式快速建造。19世纪末在美国采用钢结构框架兴建高层楼房的芝加哥建筑学派,20世纪前期发明钢结构玻璃幕墙方盒子楼房的德国包豪斯建筑学派,极大地推动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广泛发展,以至各国在城市现代化过程中,都出现了简洁几何形体、造型大同小异的国际风格建筑。

    当形式过于简单化、装饰贫乏、平淡冷漠的水泥盒子、玻璃盒子愈来愈多地占据各个城市时,城市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城市形象的多样性悄然消失。人们对现代主义建筑产生了厌恶,渴望寻回富有个性和人情味、讲究艺术装饰、传承历史文脉的建筑形式。20世纪70年代西方建筑界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企图超越现代主义建筑工业化、机器化、非个性化的僵化风格和弊端,复活被现代主义摒弃的优秀建筑艺术装饰和审美趣味,强调建筑设计与地域自然环境特点,与地方历史文脉,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关联和融合,要求建筑设计体现特定的文化隐喻、精神质感和人性化要求。如悉尼海湾帆船造型的歌剧院等新潮建筑,表现了后现代主义风格。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优秀作品在改革开放的上海也有所涌现。这些建筑体现了时代精神、地域特色和民族形式三要素融合。上海浦东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区的标志性建筑金茂大厦,是融合着这三要素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精品。它的设计一反美国纽约、芝加哥现代主义的摩天大楼单调、呆板的玻璃盒样式,奇妙地融合了中国宝塔建筑的艺术造型,气势宏伟而不失精巧灵秀,是中国传统风格与现代化气派的完美结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征。东方明珠电视塔下的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大楼,也展现了后现代主义风格。临江的主体建筑的两端,放置着象征全球化意义的大玻璃球体,具有鲜明的现代风格和时代特征,与东方明珠塔玻璃球体形成对景和衬景。呈弧形的主体建筑立面,恰当汲取了欧式古典装饰要素和细部刻画艺术,浮雕式的希腊罗马立柱间隔着拱形大窗框,使现代的简洁和古典的高雅融为一体,与浦江西岸的欧式历史建筑形成文脉上的呼应。海鸥展翅象征的浦东国际机场主建筑,也是体现这座滨海大都市地域特征和腾飞形象的后现代主义杰作。

    然而,在超越现代主义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另一种倾向,即不少公共建筑的兴建和住宅开发盲目仿造欧洲古典建筑的复古风气,在现代建筑上粗劣拼贴欧洲古典建筑符号和语汇的崇洋风尚,扭曲了当今中国城市形象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诚然,强调新城区建设和新楼盘开发要有地域特色,并非意味一概排斥外国建筑样式和建筑语汇。个别仿造外国优秀古典建筑和异国情调的小区,诸如上海市郊松江区的英式花园生活区泰晤士小镇等,让本土人们有机会体验异国风情,让在沪工作的海外人士有机会选择宜人的居住环境,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主旋律应当倡导时代精神、民族形式和地域特征的完美结合。这也正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核心精神所在。(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揭秘古玩市场里的黑幕 下一篇:评论:7亿造个假古董 保护还是破坏?
   
  特别推荐
龙年新春将至——说说故宫里造型各异的龙
“亦师亦友”黄山情
博物馆展览的结语,缘何让人怦然心动?
重视文人画论,看到笔墨里的生命状态
中国画是审美追求更是生活态度
传统画廊的转型之路怎么走?
没有颜色却惊艳至今的绘画
流落日本的14件中国书法真迹
《丝路山水地图》:到底是“地图”还是“绘画
最养人的八个字,你有几个?
 
  本月热点
曾翔的硬笔书法,怎么样?
三步造就“成人漫画”出版链条
蔡国强:面对艺术史,我正在开启
年俗里藏着考古发现
史上最能书善画的皇帝是谁?
点评世界五十大博物馆及其镇馆之
齐白石的知己:徐悲鸿
如何衡量花鸟画的价值?
卖的是纸还是艺术?当代中国画坛
5000多年前玉琮神像一直被模仿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