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书画 吴冠中 收藏 专访 北京 上海
 
  主页 > 名家专访 >
 

陈忠康:学习书法的一生是修炼的一生。

时间:2022-05-06 13:26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点击:

问:书法怎么学习?或者说在我们的书法学习之路上您有什么想对我们说的?

答:这个问题有点大,你这个问题我在来上课前也在想,刚才坐在那边聊天。感觉,我们这个班,年轻化,有一种我从来没感觉过的气息。刚才一帮年轻人过来聊了会。感觉到我们这个班特别有活力有生气。

然后呢,刚才听几个同学说,最近这半个月的状态,睡的少,吃的少,写字上下功夫,这是好状态。这个班时间是半个月时间,我可以肯定,这半个月时间对我们班里面的同学的未来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学书法呢,一般来说越年轻越好。刚才有个高一的同学,除了活力以外,他的思维更加敏捷。

从生理的角度来说,手感灵敏,因为书法本身是一个肌肉运动,年轻更有灵活性、更有可变性,可塑性。

从思想来说,年轻人更容易会从各个方面去改变。没有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他更容易接受一些新鲜的事物和观念。这个是我刚才跟同学聊天以后的感受。

当然,你的问题是:对同学最想说的是什么。

我觉得书法是个长远的事业。

第一个就是说你要保持持久的兴趣。

持久的兴趣才会有动力,有的人是看书法的兴趣

保持看,往往不大会动手,第二个方面就是保持动手的兴趣。

但这两个关系是连带的,看东西和自己动手这两个方面是连着的,互动的。

持续的兴趣以后,才会有成功的基础。

第二点就是保证你要有持续的时间去做这个事情。

但凡书法要想做出成就,没有时间的投入是不可能的。当然跟你内心的要求,你的愿力,你想做什么事有关系。我经常跟我自己的学生说,尤其是书法专业的学生,因为他们是书法专业,是这个职业。每天起码八小时。我们简单的来说,任何人工作,你一定要上8个小时的班吧。等于我们是上书法的班,上书法的班最低要求上8个小时的班。

8个小时,书法专业要保持4小时动手,其他的时间用于思考、看书、吸收其他的养料。这个是书法专业来说,不是这个专业的,也没关系。但是要有一种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要有爆发的东西,比如说我们半个月在这里集训就是你的一个爆发。什么东西都抛开来,这几天我可以肯定大家的状态每天是24小时,因为除了白天写以外,大家讨论,你晚上做梦可能都是书法。做梦字都会跳出来的,这种状态,谁要是能够保持两年,你就抵得上社会上一般人的20年。这个是时间的保证。

第三点就是学习书法你要把它放到一个文化的背景里面去看,书法不仅仅是书法,学习书法最后玩的是文化。那么书法主要立足于中国文化,当然也可以参考西方文化。

以中国文化为坐标,通过对中国哲学、文学、美学、历史的了解,包括对中国文人生活等等的了解,把书法放在这种大的背景里面去看,那么这时候人的眼光就会不一样。不仅仅停留在写字的层面,不仅仅停留在漂亮、不漂亮,不仅仅停留在普通人认为的字的好坏的那种审美观念里面。

很多人只注重抄帖、临摹,这叫字内功,是字内的功夫。要想发展的话,必须要注重字外功,也就是你的修养,你的文化品位。从外到内要进行一种自我的提升和改造。

具体的改造就说到学书法的目的。

书法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我自身的体验来说,学习书法的一生是修炼的一生。书法只是一个你日常的一个修炼方式。学好书法跟做好一个人是连在一起。做人要修哪些方面呢?比如说修身养性、思维方式的提高、格局的突破、人生观等等。

实际上书法练好的话,这之间是会互相提高的。也就是说,你做人提高了,你的书法也会提高。反之书法进去了,你各方面文化修养上去了,你做人的品味、格调、见识、眼光、心态各种东西等等也都会提高的,这才是我们任何人学习艺术的根本目的,艺术是为人服务的。

为什么人需要艺术?在儒家里面讲游于艺,艺术化的人生。

从这点来说,练书法这样一个活动,可以拔高到对你的人生产生更好的影响,在未来做一个更好的你,这才是根本的目的。如果失去这个方向,仅仅是为了写字而写字,这样意义是不大。所以从这点来说,要学好书法。他肯定是个很系统的很全面的工程系统,自己和书法要同时看到。在这个过程当中,慢慢体会到他们之间的关系,完善自己。

书法中笔法、字法这些东西是基础,是字内功,很重要。技后面这些文化修养要慢慢去悟,去补充,这个叫字外功。字内功叫技,后面这个叫做所谓的道,道理,也就是道路。或者这种高层次的问题看上去很玄虚,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因此这两者,大家一定要把它打通。有的手头的功夫很好,但是始终缺失道,那么他这种功夫练的再好也没用,因为他的技脱离了道。

问:您的创作和临摹是如何转换的?如何能够做到高效的吸收和应用?

答:技是必须要修的,技就是这具体的方法。形而下形而上,两个东西。这几天我相信大家接受到各种书体、各种笔法,从章法、字法各方面去训练,以古人作为标准。中国的书法跟任何其他艺术都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它依赖于古人。

大家要知道,几乎所有的好字,古人真的都写透了。好字,大部分古人都把它写尽了,留给后人创造的余地大不大呢?真正的创造当然是有的,但是书法不是凭空的,他是一个技艺,是一个手艺活。所以,就要传承,要有工匠精神。书法某一方面讲开始就是做工匠,需要传承。就是学手艺,学手艺学什么呢?向古人学,所有的好的手艺都在古人的字帖里面,各门各派、都在古人那里。从古人那里学进去,临摹古人学进去。

至于临创转换这个问题,我认为中国现在学习书法的人都有一个误区,就是以为学习书法是从临摹到创作。一般社会上的老师由于他们教学生的都是你先学哪本字帖,学员学然后自己再用,或者学哪类行书。学两年,先临摹两年,然后不怎么自己写,最后以为自己能写,实际上写不出来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学习书法的方式有问题。

土壤跟古代人已经产生了迥然不同的状况。古代的人一开始写字就拿着毛笔,不管写的好坏,他就对毛笔的笔性有自然的亲近,就知道字怎么写。我们现在同学呢,大部分用钢笔、用铅笔甚至电脑。不要说毛笔了,平时你们都用手机电脑打字,这个实用的东西没有了,就造成了大家对书法的自然书写原生态的开发没有了。

古代的人是在没有学习前人之前,他先自己会写字。他是碰到问题,写字写不好我再去描摹古人再去临摹古人,一边临摹一边用在自己的写字当中。这样,他会有良性的从临摹到所谓的创作,就是自己书写的一种良性的关系。那么,他就水涨船高,临摹好了,自己的字也写好了。因为他一边临摹一边用,今天学了几个字,明天就用,今天学了几个笔画,明天就用起来。

而我们现在人为什么会碰到这个问题,就是每个人临摹很多,好像都挺好,自己一写,全不知道。这是因为你不是放在一个使用的范围里面。那你的记忆储存量就会少,就用不出来,所以现在大部分人临的好,自己不会用,这个是现在的状态。那我觉得大家可以反过来去想,一定要先自己写,我主张先创作后临摹。

也就说,一个人写字,你要保持写字的日常书写状态,平时不管是钢笔或者什么,此时此刻大家拿着钢笔的时候,你就要有意识的,我每一笔写下去,我就要把这写好,然后对自己写的字,要有一个自我判断,我写的这个字哪里不好,这个字哪里丑,慢慢建立自己对自己写的字的有一种问题意识一种判断。

然后下一步去临摹古人。那么这时候,我们再去临摹古人的字帖的时候是有一个出发点,是有意识的。比如,针对自己的字,去找喜欢的字帖,可以解决我什么问题。

比如说我的字写的太软,那我就找一个硬朗的字,比如说像欧体这种硬朗的框架的字,去补我这个毛病。我的字流畅性不够的,平时书写流畅性不够的,呆滞的,笔画不够流畅的,不会连带的,我就去找一些流畅性的字帖。我的字太快的,拼命乱写的,不动脑的,那么就找一个慢的。我的字太慢的,我一定要找一个相反的,要快点的字帖去临。这样,就会变成一个从创作再到临摹,这样的话是帮你形成一个良好的系统。

书法里面乱写乱涂乱抹是重要的一个事,不要一写书法就正而八经的,不要一写书法,就临摹,就一定要找一本字帖,没有那么回事,就是写字嘛。

比如说像我还有肖老师,我们年轻的时候也不知道什么,就是自己喜欢涂涂抹抹,有一天有感觉了,或者别人夸我们几句,你的字写的不错,就来兴趣了。然后就去找个字帖,我自己就是这样,我初中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写的好不好,就喜欢涂涂抹抹。忽然有一年,学校要进行毛笔字比赛,一比赛说我是第一名。我不知道自己写的好,我还可以是第一名?

就在别人鼓励,学校鼓励下,我就拼命的去找字帖,买当时的中学生字帖,主动的,完全处于自发的去摸索。

但是落实到书法里面,就是在写的过程当中,要自我欺骗,自我欺骗才会自我心理满足。通过自我满足了以后,你才会有动力。现在很多人学习书法会有什么状况呢?长时间下去,他就喜欢临摹不喜欢自己写。因为他在临摹当中依赖于别人,心里会有依赖感安全感。自己写他就会自卑就会嫌弃自己会受挫。

那这样的话,人老是在这种挫败当中,他怎么行啊,太多的同学就是临摹了多少年。自己不怎么会写。他的快感来源于临摹,而不来源于自己创作。因此这种状态是极其麻烦的,尽早的要回避这种状态。而应该是临创差不多,甚至是自己书写不临摹。比如说对古人的字帖有时候拿过来根本不用临摹,看看就行。看看不行的话就临摹一下,然后就扔掉了。

假设同学天天从临摹当中得到快感,你麻烦了,你的麻烦大了(全场大笑)。

这就是临摹和创作的这种心理上面的辩论。

因此很多人问从临摹转化到创作,其实这是个假命题。

那么怎么吸收?

一本字帖,很快的能把它背出来,从头背到尾每个偏旁部首每个字法,每个结构看几眼写几次都能背下来。每天一写自己的字就把字帖上的字都背下来,这种是天才。他是学什么像什么,学什么都能够用起来。这种人,有,万中挑出一两个。有这样的人,学什么能像什么,他手感、记忆特别强。这种人就怎么学怎么能创作,怎么学都能用起来。

比如说我平时临摹或者创作,这里面有很多具体的不同的方法,比如说可以根据分析法,把字帖的一些特征,总结出来去分析,分析他的道理,用到自己的字里面,这是一种。

然后每天拆碎了打乱了写几个字,每天就是学字帖里面有感觉的几个字。或者每天把注意力放到某个局部,比如说把它拆散了我今天就学他的某几个偏旁,今天走之旁写不好的,就先写走之,草字头写不好的,我就写草字头,我一个点画写不好的,就写一个点画,把一本字帖拆散了去学每天就学一个点,不要学一个面。

太多的同学学一本字帖的时候,他喜欢通临,学兰亭序,他每天可以写两遍。但是他一年以后,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进步不大,因为他每天在做重复的劳动,他没有重点,没有分解没有重点的记忆,没有重点来解决问题,他只是在抄书,这是很多社会上人临帖的毛病。就是通临,永远在通临他一写字就这么正而八经从头写到尾。

这个过程当中,他的脑子是没有兴奋,没有激动,是被动的,是麻木的因为只有麻木的人才会去麻木的通临,我见过太多的人他们是这样学习书法的。反过来,主动的临摹,你带着问题去学习。我今天在字帖里面学一个招式,明天学一招半式,后天学一招半式,尽量的就把自己学的用出来。

如果从时间的划分来说,一种情况,理想状态,假设你一天八个小时,前半个小时就是浏览各种信息。比如说看看书法界今天有什么新闻有什么现象,了解一些信息动态,了解这种信息刺激你。然后呢,看看微信,学的最好的人他们怎么学的,他们有什么言论,他们都讲了一些什么话?肖老师最近发微信有什么,杖藜书院有什么帖子?这个帖子里面怎么样,有什么道理,你得研究。

前面是通过各种信息刺激你大脑,进入氛围。然后看到好的作品的时候,这时候,你的反应要激动。总之要开始热身兴奋。你的方法是要灵活多变的跟着感觉走。在80年代,当时有一首歌,就叫跟着感觉走。当时,所有搞艺术的人对这句话特别有共鸣——跟着感觉走。这时候就是有一个问题,你有没有感觉?感觉都没有你怎么走?

所以,要不断的培养你的感觉。艺术就是感觉的艺术。除了感觉以外,还要增加自己的认识。2个小时开始热身。在这两个小时人会进入兴奋状态,你可以通临,你这时候临的东西都会在你脑子里。然后,比如说再用两个小时,字帖扔掉自己写。

最后几个小时进入消化状态的时候,就是把今天临的那些东西,离开字帖去背或者举一反三或者从某一个字里面联想到其他字。或者从某种东西里面总结出来的。比如说你学了一批左右结构的字。就要观察这些左右结构的字,有哪些规律?左边简单右边复杂,左边复杂右边简单,你得去考虑,自己去总结,然后呢,你可以找左右结构的字去写或者把某个字反复的写,写到自己满意为止。

总之,就是无定法。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始终处于放松,充满想象。而不是拘谨的正而八经的这种状态。就像烧开水一样,不断的烧,前一个小时热身,开始烧到10度,第二个小时烧到30度。

后面越烧越高,烧到七十度八十度,一直烧到100度,自己爆炸了,兴奋了,睡不着觉了。这种状态就是理想的状态,出状态才能写好字。今天保持这样的兴奋的状态的时候到第二天就会还想写,一段时间这样,就会导致天天想写字,你就离一名书法家不远了。因为不写字,你就会难受。只要一个人达到每天不写字就难受,心里空落落,那就差不多已经是书法家了。

当然现在很多书法家是没有这种状态的,我也没有,因为我们现在麻木了,年纪也大了,这是年轻的时候。现在我们要是还能保持这种状态,那就是第二春。(全场大笑)

问:怎么样拥有一个学书法的信仰信念?

答:这个可以往高调来说也可以往低调来说,也可以往真实来说,你想听哪一个角度?

高调来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我们要继承它,它多么的高尚,但这个答案是假的。大部分中国现在搞书法的书法家,甚至搞得特别杰出的书法家,他心里从来没有把书法当回事。

另一类从低调出发,表面上说你们搞什么书法,书法没意思的,不要写。书法这碗饭不好吃。干点别的事情吧,多好。

听到这两种情况,大家有什么感觉呢?都是不同的态度,但这都很具有欺骗性的。唱高调的未必对书法有信仰,那个低调的,叫你不要学的,未必没有野心。

这是不同人的反映,因为有的人就高调,有的人就是低调。有的人就爱把书法说的怎么怎么好,有的人就觉得书法就是这么回事。

我可以告诉你,我对书法也没有太高的理想信仰。书法现在变成了习惯,变成了职业。有时候麻木有时兴奋有时激动有时候讨厌。交织着复杂的心理。不要以为我们乐在其中,没有那么回事。讨厌死了,也有的。就跟谈恋爱搞对象一模一样。这个婚姻没办法,我们跟书法结婚了,出于道德、责任我得搞下去。

搞不搞书法,最后就是个经济学的逻辑。成为书法家是为了出名,出名为了什么,为了挣钱,我要有钱,我要有名,这就是经济学。没有谁没有名利,名利某方面也是动力。你想扬名立万,你想全国展获个奖,大家知道我,这很正常,没什么好回避的。但不要不择手段,不要歪门邪道,靠实力。只要是有实力,我靠实力说话,自然取得的结果都可以。然后其中最重要的是兴趣。我就爱写,最后就是不写字不舒服,就喜欢这些东西,就是痴迷。如果能达到“痴”这种境界,其他问题都解决了。

现在这几年书法有点不吃香了。如果是5年前,我一定劝你当个书法家,好处大得很。这几年有点淡了,书法就是一个经济学。你们学习书法的经济学逻辑在哪里?这你得想一想,不要以为自己有多高尚。背后有没有个经济学的逻辑在那里,都有一个所谓的名利的逻辑。不需要回避,但是千万要注意我们要做正的,不要搞歪门邪道,不要虚荣。不管怎么学,书法肯定要有正气纯朴的东西。

问:我们现在面临的诱惑太多,字帖太多,该如何去选取?在学一本帖的时候应该学点什么、就是您也说是跟着感觉走,喜欢什么就写什么。我就想,我有时候没有感觉,或者对这本帖人人都说好,我就不知道好在哪。我的问题就是我们应该如何去提高自己的审美,拓展自己的视野?

答:这是一个好问题。这个问题呢,是这样。我是这样看,简单的说就是博与精,博学和精取。

比如说杖藜书院学隶书、学楷书、学行书、学草书,什么都学,这就叫博,这就是博取。一个人一辈子实际上都在做博和专这两个字。

以前学英语读大学的时候,我不知道现在还是不是这样,有两种教材,一本叫精读一种叫泛读。这个精读就是说,你把它吃透了嚼碎了。这个里面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把他仔细的研读滚瓜烂熟,这个叫精读。那么泛读就是随便看看。每个人一定要具备这样的精和博。这是所有学书法或者做学问的人都是要建立的一个标准。

那书法里面也是这样,我们杖藜书院学这么多,就是博,博就是开拓。开拓就是让大家见识是各种东西,感受各种东西。博的时候呢,往往不一定都能够吸收。但是,他能建立一个知识框架和未来的某一种可能性。现在大学教育也是这样,本科四年,书法专业基本上进去就是五体也要学,篆刻也要学,国画要学,古汉语要学。

第一个学期比如写楷书写篆书,第二年学行书,第三年学隶书,第四年学草书。四年下来,他基本上也都是在临摹,东学一下西学一下,从某方面来说就是泛泛的学,就是让你的知识结构,不断的提高。但是,在这种学的过程当中,也往往缺少一个东西——自己的根据地。

你在泛泛的学习的时候,还必须要建立自己的一个根据地,这个根据地就是你自己的字要怎么写,你自己最拿手的东西是什么,你自己最拿手的那个字是什么。你怎么去从有限的这几个帖里面或者一家里面两家里面,去建立你的书写习惯。比如说,你最喜欢写行书,那么行书里面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学,还是听周边的人说呢?

你可以在一个范围里面比如二王,有兰亭、有尺牍,还有那些相近的唐人。要学会触类旁通把自己跟古人跟时人放在一起穿插的去学。一本字帖学不深入是普遍存在的,像打一口井一样,你有没有深挖下去的能力,实际上依赖他的见识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学不下去,是因为麻木,是因为你找不到新感觉,这口井你就打不深。反之,你不断的能够从一本字帖里面,找到新感觉每天都能学到新东西,坚持过来肯定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本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浓墨重彩——李圣峰的山水画 下一篇:福建寿山石雕刻大师林国仲:创新之路可开新道
   
  特别推荐
张觉悟画家博采众长,擅长山水,成为传统方面
画家张华森作品赏析
书法家单国防
孙亚军 | 浅谈国画艺术家梁清兆先生泼墨山水
“龙年贺岁 新春大拜年”——艺术家孙永进
国家一级美术师--殷新建
蜀中画坛一翘楚——陈承基花鸟画作品欣赏
蜀中画坛一翘楚——陈承基花鸟画作品欣赏
贺利娜(紫墨):紫气浩荡,墨生幽香
著名画家舒大文作品欣赏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陈传席:书画用笔不可太实
赵海昉书画鉴赏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