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在世九十年,一生书画作品无数,相信很多书友都知道他,有名的小楷作品如《琴赋》、《归去来辞》、《离骚经》等,前面小编也分享了一幅文徵明超美行书作品《独乐园记》,那么今天我们来欣赏文徵明又一行草书代表作品《前后赤壁赋》,行笔行云流水,流畅丝滑,整体观之,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文意笔意纵横全篇,美哉!
嘉靖丙辰(1556年)春日,文徵明时年87岁高龄,以其炉火纯青的书法技艺,书写了《前后赤壁赋》这一传世佳作 。此时的他,历经岁月的沉淀,在书法艺术上达到了“人书俱老”的至高境界。此作品为纸本,纵28.7厘米,横464.9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高清晰图片28张全部奉上。

其实学书法的都知道,文徵明曾说:“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至行草。”这一点和黄庭坚的思想一致,为什么先学楷再入行草呢?没有章法的行草,就是胡乱涂鸦,需要在章法的约束下,才能写出优秀的行草作品。写一行好看的行草易,写一卷好看的行草难,难就难在无法将开篇的精气神贯穿全卷,而这幅《前后赤壁赋》自始至终,无衰败之感,精气神贯通全文,行笔风格几近一致,妙哉!

文徵明,这位明代的艺术巨匠,在诗、文、书、画领域皆有卓越成就,被誉为“四绝” 。他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在书法方面,篆、隶、楷、行、草等诸多书体皆善,尤工于小楷书与行草书,与祝允明、王宠、陈淳并称“吴中四名家”。
文徵明对苏轼的《赤壁赋》情有独钟,一生之中曾以不同笔法多次书写,据学者统计,仅传世之作就有16件,实际数量可能更多。一方面,前人书家多有《赤壁赋》作品传承,一方面,此文确实辞藻优美、思想深邃。写此文,不仅可以模仿前人的书法风格与笔意,而且可以提升文学素养与思想。

文徵明的《赤壁赋》存世版本众多,每一个都独具特色 。83岁时创作的行书《赤壁赋》,结字欹侧,肉盛于骨,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形态之美。字的结构在看似不平衡中寻求着动态的平衡,笔画的粗细搭配恰到好处,使得整个作品形神兼备,充分展现了文徵明晚年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
而在嘉靖戊午(1558年)闰月既望,89岁高龄的文徵明创作的行书《赤壁赋》,虽末尾连署名残失十九字,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其整体的艺术价值。作品整体气势潇洒流落,翰逸神飞。

























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妨停下脚步,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些传世经典,让墨香浸润心灵,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