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专题视频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台湾名家
  热门标签: 草书诗卷 老酒,百岁老人,长寿 黄金时代 书画,书法, 拍卖 收藏,书法,绘画 伦勃朗
 
  主页 > 名家专访 >
 

伍必端:邓颖超夸他“画出了总理的气质”

时间:2009-10-17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来源 :《重庆晚报》


 

  “在重庆,陶行知先生和育才学校让我从一名流浪儿走上画画这条路,并对我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再过几天,就是重庆育才中学七十岁生日,我国著名画家伍必端满怀深情地给校友会打来电话。


 

  伍必端今年83岁,现居北京,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重要时期,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他为周恩来所作的一幅画像,被邓颖超认为画得最像。


 

  流浪儿学版画


 

  “如果没有育才学校,我可能会一直在街头流浪。”伍必端说,自己出生于城市贫苦家庭,抗日战争年代从南京流浪到武汉,被收留到难童收容所,后随收容所转移到重庆,有幸进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育才学校。


 

  育才学校设有各种艺术小组,培养孩子们的各种特长。由于爱画画,收留在战时儿童保育院的伍必端幸运地到育才学校绘画组学版画。


 

  当时学画条件非常艰苦,日本人几乎每天都派飞机轰炸。但是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孩子们也学会了苦中寻乐。


 

  伍必端说,当时学木刻没有木刻刀,他们就用旧的钢笔尖反过来在磨刀石上磨成一把圆口刀。三角刀不知是从哪儿找的,是一种很粗糙的产品。没有模特,同学们就自己轮流担任。画画用的纸很粗糙,多是当地造的,不是土黄色就是豆绿色,几乎没见过白纸,学生用的炭条也是自己烧制的。


 

  说起在育才学校学习的这段经历,伍必端感慨地说,在那里受到的艺术教育和思想教育,对自己的一生产生了巨大影响。


 

  朝鲜战地写生


 

  伍必端也是一名战地画家,他创作的《列宁与中国志愿战士》等版画精品,曾获得中国版画艺术最高奖——鲁迅奖。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伍必端可以说是在朝鲜战场实地采访的美术工作者第一人。


 

  伍必端说,当时,他心中酝酿着一个想法,就是到抗美援朝前线去,亲眼看一看志愿军是什么样子。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来到朝鲜前线,以《人民日报》特约记者的身份进入志愿军部队采访。


 

  有一次,伍必端乘坐一辆运输子弹的汽车去前线。司机一再提醒他,如果被一颗子弹打中,整个车就会爆炸;如果翻了车,也有同样的危险。司机建议他坐在车的边缘,一旦有情况,可以及时跳车。行进中,前方发生爆炸,敌人飞机来了,他下意识抱着从学校借来的相机跳车,有惊无险。


 

  在朝鲜前线,伍必端和战士们吃住在一起,一有时间就进行创作,画了很多速写。回国后,他根据回忆又画了不少速写,很多作品在《人民日报》刊发。


 为周总理画像

  不仅记录战争细节,伍必端还为陈毅、贺龙等画过像。尤其是他在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时创作的素描《周总理像》,不仅貌像且神似,在国内外广为流传,被《周恩来选集》等众多图书杂志以及纪念品选为封面。


 

  伍必端说,第一次见到周恩来时,他12岁。一天,周恩来和邓颖超来到育才学校,伍必端和同学们预先被通知到由破庙改成的礼堂听他们演讲。当陶行知先生向同学们介绍周恩来和邓颖超时,礼堂顿时沸腾了。演讲结束后,同学们纷纷涌向前台,请周恩来和邓颖超签名留念。伍必端挤不上去,就转身请邓颖超签名。邓颖超略加思考后,在他的本子上写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并大声叮嘱:“小朋友,要好好学习。”


 

  回到教室,伍必端根据周恩来、邓颖超和陶行知三人在校园内亲切交谈的瞬间,创作了一幅木刻画《一个有意义的日子》参加学校画展,获得师生好评。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后,解放军画报社决定出一期纪念周恩来的专刊,请伍必端创作一幅周恩来肖像。伍必端把自己关进房间,静静地构思,反复回忆见到周恩来的情景,慢慢感悟到了周恩来的内在美和精神力量所在。


 

  伍必端把这幅画像送给解放军画报社,社领导赞不绝口,认为这是一幅浓缩周恩来一生精神的画像,是周恩来聪慧敏锐的思维、刚柔结合的气质以及伟大杰出政治家胸怀的综合结晶体,立即安排在《解放军画报》上发表。作品发表后轰动全国,一时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周恩来画像。


 

  后来,邓颖超看到这幅画像时连声说:像,像,真像!当得知此画的作者就是曾经在重庆育才学校见过的学生时,她盛情地邀请伍必端到家里作客。


 

  邓颖超告诉伍必端:你画的总理像我很喜欢,很像。你把总理的精神画出来了,把总理的气质画出来了,画像就是要讲神,这张像有他晚年的神态。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张晓刚:书写历史不是美协说了算 下一篇:京剧画家李会山:让京剧书画两大艺术精妙融为一体
   
  特别推荐
朱建新:带一个学生,你拼命教他技法是没有用
崔玉志:一位农民画家的“牡丹情愫”
陈佩秋:学画是我一生的职业
王璜生的“呼/吸”:记录像风一样的生命之“
萧朗:怎样学习写意花鸟画!
喻继高画春,太美啦
“80后”神像画传承人李真:传统技艺历久弥新
他是新幻彩艺术创始人,善于将重彩和泼彩结合
单霁翔谈《富春山居图》:中国山水可居可览可
王伯敏画画:一山一云,一树百叶,都是大气磅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赵海昉书画鉴赏
顾群业谈“去他妈的艺术”与“人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