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书画 吴冠中 收藏 专访 北京 上海
 
  主页 > 名家专访 >
 

许固令:美即合理

时间:2024-01-25 10:46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点击:

画家:许固令

记者:资良

记者:您曾有过30多年的海外游艺经历,能否谈谈这段经历,以及这段经历对于您的艺术生涯有何影响?

许固令:1980年,我通过国家申请从广州美术馆和广州博物馆离职出国,第一站到了香港,当时我参加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旗下的杂志设计、美术广告等工作,一段时间后,自觉没有商业天赋和兴趣,便辞去工作做专职画家。1976年林风眠老师已经移居香港,我到香港后就去找林老先生,他鼓励我走自己的路,鼓励我去世界各地学习艺术,不久我开始了我的游艺生活,这一走就近20年。期间游历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旅居时间都超过一年以上。中国台湾我呆了4年,户口也进了台北,之后又到了澳大利亚悉尼生活了2年。后来去了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这几个国家也都超过1年。然后到欧洲,9个国家用了3年的时间,继而东南亚,也是五六个国家,用了三年多时间,而后再去南美,北美,中东。1997年,香港回归,我回到香港,先后回到国内。

转眼鬓成霜 68×136cm 2011年

游艺过程中,我接触了一些艺术馆与画廊,和当地的艺术家也做了深入的交流,我的作品也进入了当地的一些顶级画廊。在台湾时,作品就曾被日本寺内百货集团旗下的画廊看中了,在香港和台湾,他们逐年把这批作品买了下来,随后邀请我去日本搞画展,前后一年时间中的所有经费由这个画廊提供。要进入这些高级画廊,门槛很高,但进去之后就很顺利。他们基本是一个月买一张,或者几个月买一张,作品价格由我定,他们不讲价,只选好作品。在外游艺的这些年,有机会进入各个国家的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和画廊参观学习,饱览了众多名家名作,对西方艺术和各地区艺术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这使我在个人的艺术创作上有了更为丰富的知识,艺术视野也更为广阔。

占尽薰风六月花 125×246cm 2011年

记者:一些人认为您的艺术成就在于创新,您创造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于国画的创新,您有何体会?

许固令:在中国绘画创新方面其实有两条路,一条是以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等画家为首的在传统绘画本身内进行革命,另一条是以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画家为首的通过吸收西方艺术来与传统绘画进行融会贯通,创造出新的精神面貌。这两条路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我通过二三十年在海外生活和学习,经验告诉我,我更适合走第二条路,用西方艺术与东方艺术相结合的方式作为我的艺术创作道路。不能一概否定传统,不能全盘西化而丢失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精髓。还是要以东方艺术作为核心和根本,吸收西方可借鉴的东西。没有根基的全盘西化,谈中国画创新也就没有意义了。在我的作品中,我用了大量的唐诗、宋词、元曲,还有戏曲文学与古典文学作背景,在不断的学习中把它们融入到我的作品中来。我的每一张脸谱都不一样,不重复,千变万化。脸谱画的创作也是我成长过程的体现,从舞台写实半具象,抽象,最后到离开舞台,变成纯粹的对人生百态的一种自然表达方式,一种对美学理念的追求以及个人情绪的宣泄。我一直以为艺术本身就是变化的、随性的、自由的。

净角 60×60cm 1989年

记者:您的“金字招牌”——戏剧脸谱艺术表现形式大多接近抽象,而部分人却往往钟爱于具象的表达,诚然,按自己的感觉和理解去认识艺术总比按公众舆论去了解艺术费力得多,您是否会因此有曲高和寡之感?

许固令:按照公众舆论来理解我的艺术,确实有曲高和寡的感觉,曲高和寡的体现是“冷”,对于一个艺术家建立个人的艺术符号来说则越“冷”越好。因为独特,别人无法替代。当然我近10年来也在画一些荷花和其他的花卉风景作为艺术市场的补充,收到的反馈也比较好。两种艺术符号同时做,脸谱作为学术的、艺术探讨的主体,荷花和其他题材作为艺术上的补充,接受市场考验,这样就不会完全离开市场,离开群众。对我来讲,越抽象越难,因为它是比较费力的,普通人不能欣赏,它是靠一种美感,一种艺术感觉来理解。大家对我在脸谱画上的学术性还是比较肯定的,所以我一直坚持了下来。

芙蓉赋 125×246cm 2012年

记者:您最早是以现代书法闻名于世,很多知名杂志的封面题字和招牌都出自您的手笔,对于现代书法,您做过哪些探索?

许固令:我最早在美院附中,麦华三老师负责我们的书法教育。在六七十年代的很多博物馆、艺术馆、影剧院都收藏了我的书法作品,一些知名杂志的封面题字、各类艺术招牌、展览招牌不少也是由我书写的。这些作品中有些商业性较强,有些艺术性较强。我记得当时每年为广东人民出版社书写两对春联交由他们印刷发行,每对春联的印刷量是200万份,两幅共印制400万份,一对春联卖8分钱。在广东甚至全国的农村都出现了我的春联,这对我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很有成就感,也让我对书法的创作更有激情,春联在全国的普及性非常广,传统文化普及得也非常好。在我的家乡汕尾,每年春节的时候都要举办春联比赛,看谁家作的写的春联最好,他们把写春联作为一种风俗,写的非常好,很多作品并不亚于专业书法家的作品,所以,高手在民间,也值得尊重和学习。

十年落魄 68×68cm 2006年

明年是我从艺60周年,从1960年考上广州美院附中开始,一直写到今天,天天都在写,几乎没有停止,包括文革时期,在那么艰苦复杂的情况下,我都坚持下来,写了大量的书法作品。恰恰是那个时候的书法训练,以及对历代书法碑帖的临摹和研习,让我在书法艺术上也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我的很多脸谱作品中都融入了书法的题款来作为画面的补充与结合,读者也可以从书法的角度来理解与欣赏我的脸谱画。当然我的很多作品有时连签名都不签,印章都不盖,因为如果画面本身就能够达到一种美妙的形式,那签名都不重要了,文字也不重要了。我需要表达情感的东西只要出来了,目的就达到了,美即合理。

夏令当时暑气高 125×246cm 2011年

记者:您曾经在香港接受过艺术大师林风眠在艺术上的悉心指导,那段经历对于您的艺术生涯有何影响?

许固令:我记得我是在1980年去找林风眠先生的,当时他住在香港弥敦道窝打老道半山上,我住在山下,路口走到林先生家大概十来分钟。因为有朋友介绍的机会,我接触了林先生很多次,经常把我的脸谱画给林先生看,林先生给了我很多建议和鼓励。他对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在香港艺术中心举办了第一次画展,他过来指导和剪彩,还把我的四件作品推介给德国法兰克福艺术馆收藏,林先生对我的脸谱画创作是肯定的,这也让我有了决心,一直坚定地走过来。

梁红玉 60×60cm 1985年

还有重要的一点是林老师介绍我去学习当年在中国还是不知名的国际性艺术大家丁雄泉先生的作品,几次见面都提及这件事,后来我了解到他是法国眼镜蛇画派的代表性画家,他自称采花大盗,风流先生,女人、花和猫是他的绘画主题,他以强烈绚丽的色彩及大胆的表达方式见称,写意重在写态是他不变的法则,他树立了独立于主流画风之外的独特风格。他在艺术上的成就非常高,他的作品在全世界顶级的画廊都有收藏。林风眠先生说我要向他的作品进行研究,我根据林风眠先生的建议去找过他,美国,法国,阿姆斯特丹都找过他的踪迹,但都没有机会见到他本人,不过找到了他很多作品。在我70岁的时候用他的作品写了一篇论文《从狂娟到绚丽》,介绍了林先生让我去找丁先生的过程,出了一本书叫《神秘礼物》,作为礼品送给我的朋友。我在国内的画友、学生以及艺术界的朋友们对丁先生了解甚少。当年我知道第一个受影响的画家是黄永玉先生,黄永玉先生又把丁先生作品介绍给林墉。丁雄泉先生作为一位唯美大师,其艺术的独特性与生平的传奇色彩,犹如打开了我的天窗,他的作品在简约单纯以及色彩运用方面,一直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我的所有创作,特别是我的花卉和脸谱画创作。他的艺术作品给予我一种性灵的暗示,让我能够在体味和感悟之后追求唯美的境界。

不辜前约此徘徊 68×138cm 2012年

记者:众所周知,您画画很快,有人说您的画,一幅如果超过20分钟,就不是好画了。一些人认为绘画能打动人的要素之一是劳动难度,对此您有何见解?

许固令:他们说的画画速度快只是对我创作形式上的理解。我的作品大多数情况下是一气呵成的,连续不断地在1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之内完成一幅作品。作品的好坏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是否能够表达自我并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美感。工笔画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因为它有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它需要长时间去勾勒与渲染。但作为一个大写意的画家,我的艺术形态需要我快,停下几分钟就是个问题,效果就大打折扣,只有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我的很多作品甚至是一些丈二的大画,我基本上花几个小时就把它画完。广州艺博院收藏了我的一张20多米长,1.7米宽的书法,我写完才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当时我是站着写的,需上下72次,又仰又蹲,能够做到不掉墨,不脱节,一气呵成,不仅需要纯熟的笔墨掌控技术,也需要充沛的体力和耐力。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多小时,但第二天还是起不了床。这背后当然有我60年书法功力的支撑。“快”的背后是“慢”的积累,60年不断的努力,练就了这种功力。

孙悟空 62×60cm 1989年

粉墨是梦(四) 136×68cm 2011年

悟理 68×68cm 2011年

游鱼(9) 69×69cm 2010年

江南好 69×69cm 2006年

清冷风韵自飘萧 68×138cm 2010年

澳洲风景 68×68cm 1997年

夜百合 68×68cm 1991年

圣诞快乐 68×68cm 2011年

依偎 138×68cm 2006年

许固令艺术简介:海外华人书画家。1943年生,中国广东省汕尾人。1980年移居海外,先后定居香港、台北、悉尼等地。曾于20多年内游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画展20多回,出版个人画集20多册。擅脸谱画,亦爱书法。因女儿取名“晓白”,故以“白父”为号,画室称“白轩”。现为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香港特聘馆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顾问,广州画院名誉画师。


(原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杨家聪:翱翔在岭南水乡的雄鹰 下一篇:尼泊尔写生之旅——刘春明作品
   
  特别推荐
张觉悟画家博采众长,擅长山水,成为传统方面
画家张华森作品赏析
书法家单国防
孙亚军 | 浅谈国画艺术家梁清兆先生泼墨山水
“龙年贺岁 新春大拜年”——艺术家孙永进
国家一级美术师--殷新建
蜀中画坛一翘楚——陈承基花鸟画作品欣赏
蜀中画坛一翘楚——陈承基花鸟画作品欣赏
贺利娜(紫墨):紫气浩荡,墨生幽香
著名画家舒大文作品欣赏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陈传席:书画用笔不可太实
赵海昉书画鉴赏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