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书画 吴冠中 收藏 专访 北京 上海
 
  主页 > 名家专访 >
 

刘文华:从书法爱好者到当代隶书名家,能成功,只因专注一件事儿

时间:2021-10-29 11:02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点击:

继承传统文化,追寻民族艺术,深入艺术经典,是通向书法艺术殿堂的重要前提和途径。

现实中,许多热爱书法的朋友,或许忽略了这一道理,于历史经典遗作的解读、探索、判断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只停留在书法的表层上;有些作者应该说也懂得这个道理,但又缺乏对经典作品下百分的气力去深入去研习,导致事倍功半;亦有许多作者偶有小成便无后进之力,于是止步不前,难有突破;

要知道,凡是历史上成就“大家”者,没有哪一个不是花了大功夫加悟性,日日心摹手追,时时感悟经典,沉醉其间,从而真正体会到经典碑帖中所发散出来的思想文化的精髓,使自己心中和笔下爆发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

刘文华先生,正是守循了这样的方法而成长为一位书法作者。

刘文华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主任。刘文华先生长期工作在专业工作岗位,以研究、教学为业。40多年来在教学工作中,专心教育事业,为书法界培养了大批优秀书法作者。在取法上主张坚持深入经典,通过“复古”恪守传统艺术本脉;主张在学术上将书法本体融入中国历史文化,以求得深刻的解读传统文化;主张在创作上坚持守“理”、循“法”、拓“意”的原则,传输文化与修养的正能量。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等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为中南海、中央军委、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奥运场馆等单位、部门专题创作。

刘文华先生作品▲

2

生长在京郊农村的刘文华,受家庭影响,从小学时就与书法结缘。这五十多年一路走来,由书法爱好者与普通的作者成长为书法专业管理工作的参与者,继而又成为书法艺术的研究者和书法文化的传播者。

他曾坦言:“是书法给了我一切。书法不仅给了我精神的寄托,而且给了我生活的支撑,不但充实了我的人生,还给了我很多荣耀。”

那么,他究竟是如何从一个书法爱好者,成为一个书法的专家的呢?

3

20世纪70年代中期,时年20岁出头的刘文华,拜得书法名家刘炳森先生门下。刘炳森先生追求的是一种庙堂之气、正大气象,他认为书法是传统文化,学书法就要继承古人走传统之路。那会儿他告诉刘文华:“写隶书,就要去写汉碑,只要是守着古法,就一定有出息。”

从此,刘文华真正开始了对隶书的学习,应该说刘炳森先生给了刘文华先生追求艺术的一个重要方向,给了他做好艺术的一个基本定位。从那时起近30余年,刘文华一直追随在刘炳森先生身边直到先生故去。刘文华一直遵循老师教诲,把握着方向和方法,到现在一直坚持临写古代经典,坚持以研究试验为基本方法,从事学习探索和发掘,且从未停止过。

刘文华先生作品▲

4

上世纪80年代初,刘文华受教于欧阳中石先生,后又参加了欧阳中石先生组织的书法大专班,而后又读取了书法专业本科。欧阳先生曾多次告诉刘文华,“你要记住,书法不是写字,书法是一本书,要像读书一样,像做学问一样去研究书法。”这一点,他记住了且记了几十年。

“刘炳森先生是在实践上给了我方向,而欧阳先生则告诉了我应该从哪个角度、哪个层面上用什么样的思路去做艺术实践。”在刘文华的学书历程中,对他影响最深刻的就是老师给他的启发和教育,而且这几十年他一直是按照两个老师告诉他的原则和方向在做。

刘文华先生作品▲

5

80年代中期,刘文华开始从事书法的教学、研究、管理工作,编写出版了多种字帖、教材、教学光盘等。90年代,他调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从事研究工作多年,后来又担任中国书协培训中心主任,一直到退休以后,都没有离开书法研究和教学。

刘文华先生从事专业教学30多年,他深刻地感受到人们对于文化艺术越来越关注,喜爱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也看到了很多书法爱好者的临创不过关的现状:

1、临写得不错,但是创作时总不能将所用于创作。这是因为临摹是技法还没有完全吃到肚子里,理解的不够,明白的东西少未能入其骨,创作时无法运用。因此书法学习要讲究摸索规律,考虑方法,熟悉技巧,才能事半功倍。

2、临写得不错,创作应用不到位。总想古人的东西陈旧,想开创自己的书路,醉心变化创新。在摆正个性与共性、创新与传统的关系上始终处盲点状态。个性化特征的形成条件规律不十分清晰。故而学习要以临摹为主,慢下来才能静下来,静下来才能沉下去。

刘文华先生作品▲

学习隶书要临碑开始,要知道隶书是一种不成熟的过渡性文字。隶书有别于唐楷,除去字与结构的规律极为鲜明以外,在笔法等方面,没有大一统的特点,所以出现了艺术上的千姿百态。

但我们在学习古人的时候,要弱化个性化技术手法的东西,要强化学习技法规律等共性的东西。

古朴与庙堂、渾穆与雄强是那个时代的审美特征,学习要有的放矢,把面铺开,先过隶法关,然后把每个碑的字型、字势、笔法理出个一、二、三来,然后追求博大气象、追求神采意趣、追求变化张扬精神。要善于先把传统学到手,做些学问。

学习应更科学点、讲求目的性、系统性,做好点后再涉及面,用研究的方法去接近古人、学习古人。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 翰墨天地阔 情系河洛间——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郑州大学 下一篇:卢中南:写柳楷的人为什么这么少?
   
  特别推荐
张觉悟画家博采众长,擅长山水,成为传统方面
画家张华森作品赏析
书法家单国防
孙亚军 | 浅谈国画艺术家梁清兆先生泼墨山水
“龙年贺岁 新春大拜年”——艺术家孙永进
国家一级美术师--殷新建
蜀中画坛一翘楚——陈承基花鸟画作品欣赏
蜀中画坛一翘楚——陈承基花鸟画作品欣赏
贺利娜(紫墨):紫气浩荡,墨生幽香
著名画家舒大文作品欣赏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陈传席:书画用笔不可太实
赵海昉书画鉴赏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