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收藏 专访 上海 收藏,书法,绘画 黄金时代 草书诗卷
 
  主页 > 金石篆刻 >
 

李万松:金石篆刻古质今妍

时间:2016-02-05 11:53 来源: 昆明日报 作者:肖宇辉 点击:
篆刻条幅
篆刻条幅

李万松沉思创作。
李万松沉思创作。
《四灵瓦当》
 
  速读 李万松是昆滇篆刻名家,他四十余年刀耕不辍,有千余件篆刻作品流传于世,不少佳作还传到了东南亚及欧美国家。其篆刻既有金石古韵又有时代新意,作品艺术风格古质今妍。

  在云南文化界,李万松的篆刻作品流布四方,既见之书画名家的款识闲章,又见之收藏家的文房清玩,业界口碑向来多有褒扬。李万松专攻篆刻不涉其它,用心专一而用功精纯,四十余年矢志不移刀耕不辍,如今岁老功深而炉火纯青,篆刻艺术植根传统而勃发新意。其作品集《万松刻石》及每年之作品集录令人耳目一新。李万松的作品气、韵、味俱足,金石篆刻古质今妍颇有可观。

  植根传统学鉴百家

  李万松生于宜宾,自幼研习书法而后主攻篆刻。万松之父亦为篆刻艺术爱好者,15岁时父亲教万松刻了第一方篆印,不想这方以小篆刻成的藏书印一石激起千层浪,李万松由此起步探索篆刻艺术的漫漫长途。

  作为中华国粹,篆刻艺术是书法和镌刻结合的艺术形态,其中蕴含书法美、图画美、刀法美、金石美等。古来学篆刻者需先学篆书,这既是入道之传统法门也是不二法门。李万松深谙中国书法及金石文化演变之理,他植根传统从学篆书入道篆刻艺术,为其艺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谈到当年循传统入道之难,李万松至今倍感唏嘘。那时正值文革,有关古文字和篆刻艺术的书籍万难一见。李万松初学时的参考课本,是他从破四旧的烧堆里抢救出来的民国版《中华大字典》,他重新整理残损书页,从小篆迈出了学篆刻的第一步。文革后,各种报刊开始出现篆刻作品,他以剪报收集来提高学习,多年下来剪贴了六大本近千件篆刻佳作。

  李万松说,自己研学篆刻不曾投师,而是植根传统走自学之路,广吃“百家饭”。其篆刻艺术无门无派,然而却学鉴百家并博采众美,作品古质今妍。

  构思奇巧布局新颖

  重传统而不泥古法,李万松的篆刻师古人而又不落斧痕俗套,他善于通过感悟和思考来勃发新意,使得篆刻艺术面貌有异前人。

  从构思来看,李万松创作篆刻注重“刀外功夫”,深厚的文化积累为其艺术创作提供了清冽甘泉。他喜欢将励志、哲理、感悟、诗词、格言、警句等文化内容引入篆刻,创作时讲究“意在刀先”的发挥,虽重篆刻之形式然更重篆刻之神质,奇巧的构思常使其作品具有殊异个性。

  从布局来看,李万松很善经营位置,其布局疏密得当、轻重相携、倚正相生,而且在置阵布势上多有出人意表的新颖之处。例如,他创作的《行万里路》,刻“万里路”三字而嵌入“行道”图案,令“行万里路”之意一目了然;还有他创作的《穷千里目》,刻“穷千里”三字而组合“眼睛”图案,令“穷千里目”之意不言而喻。

  在娴熟刀法基础之上,加以构思奇巧和布局新颖,使得李万松之篆刻不同流俗,作品艺术风格别开生面。

  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李万松创作篆刻善于触类旁通,他的作品并非只是石上刻字,而是涵盖了瓦当、人物、动物、画像石、吉祥图案等形式。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体现出篆刻艺术的极大张力。 以其创作的“四灵瓦当”为例,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移植“四灵”元素,将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四种吉祥神兽通过篆刻艺术语言表达出来。创作时还将“四灵”形象和传统瓦当造型结合,使得刻出来的“四灵瓦当”意趣高古,成为金石古韵浓郁的篆刻图画艺术品。

  此外,李万松还努力发展古老篆刻艺术的现代审美属性。他将传统金石篆刻做成书画装裱的形式,还辅之以篆刻内容和形式的组合,这令篆刻作品的装饰审美效果大幅提升,更易于走进生活并成为家居文化装饰元素。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静观风来——黄惇书法篆刻作品展9月10日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幕 下一篇:章太炎先生的篆字之美
   
  特别推荐
重审和田玉最具争议的问题——产地
和田玉“迷”之评价指标——肉眼可过灯
现代赏石是对传统赏石的超越吗?
黄与红,蜡石的灵魂之色!
致广大,尽精微——和田玉鉴定重构
如何鉴别一般石和精品石?
赏石,是综合多门类审美和文化的艺术
说说山形石的赏玩
高古玉典型特征鉴别方法,极佳的捡漏技巧!
地方博物馆的历代古珠
 
  本月热点
从赵之谦拍卖1200多万印章的高清
“凤城刀客”张文国金石篆刻
关于秦始皇帝「书同文字」的新知
“印从书出 ”浅说
中国各省珍稀宝玉石,看看你家都
2018和田玉收藏市场将会有哪些变
南京千年麒麟石刻风吹日晒处境忧
闲章不闲
书法篆刻的传统与创新
陶瓷印创作谈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