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彩瓷历来就是比较珍贵的品种,名气自古来就非常大。斗彩又称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品种,最早创烧于明宣德时期,于明成化时期逐渐发展成熟而名扬四海,备受推崇。

斗彩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要先在釉下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绘图案的轮廓线条,罩釉高温烧成后,然后再在釉上青花轮廓线或需要绘彩处根据所需填入不同的彩色,一般是3至5种,最后入彩炉低温烧成。宣德时期处于尝试阶段,所以这个时期的斗彩瓷色泽上还是比较简单的。

成化时期的斗彩瓷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仅继承了继承了宣德开创的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色彩相结合的新工艺,并取得了新的成就。成化斗彩的胎体轻薄且透明,胎质洁白细腻,整体造型端正匀称,以釉下淡雅的青色与釉上艳丽的五彩相配,形成了典雅绚丽的艺术特点,故历代均以成化斗彩最为名贵。
到了清代,斗彩瓷的技术上已经是完全成熟,清代的斗彩瓷烧制的数量远大于明代,但大多都是也多是仿制成化斗彩而烧制。当然清代斗彩瓷器也有自己的特点,制作和绘画都比较精细,图案性较强。雍正朝粉彩盛行,其最大特点是将釉下青花和釉上粉彩相结合,从而使纹饰更显典雅清秀。

清朝后期,社会动荡不安,国力的衰退,烧制瓷器的水平也逐步下降。斗彩瓷器陷入低潮,仅仅只是维持传统的工艺技术,这一时期的纹饰图案多是为花草纹饰,数量也较少。总体来看斗彩瓷的发展历程,还是成化时期最为鼎盛,那时的景德镇御窑瓷厂烧制大量高品质斗彩器。放在现代来看,斗彩仍然以景德镇为首推。
内容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